2012年3月14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與采訪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中外記者見面并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
[《財經》雜志記者] 總理您好,我是《財經》雜志的記者,我的提問是,今年的經濟增速調低為7.5%,這是暫時性的減速,還是會變成常態性?中國經濟是否已經告別了高增長的階段?國際社會上在某種程度將度過經濟危機的希望寄于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現在中國調低了增速會對國際經濟復蘇產生哪些影響?謝謝。
[溫家寶] 政府工作報告作了以后,世界上各種媒體反響最大的,就是關于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我以為他們抓住了一個要害問題。這次我們將多年來8%以上的中國經濟增速調低到7.5%,其主要目的就是要真正使經濟增長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真正實現高質量的增長,真正有利于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真正使中國經濟的發展擺脫過度依賴資源消耗和污染環境,走上一條節約資源能耗,保護生態環境的正確道路上來,真正使中國經濟的發展能最終惠及百姓的民生。
這個決心是在制定“十二五”規劃時就下了的。我們“十二五”規劃設定的目標是7%,今年確定經濟增長7.5%,是為了與“十二五”規劃的要求相銜接。同時,我也必須說明,這是我們主動調控的結果。
應該承認,由于歐債危機、外部市場萎縮,中國經濟有下行的壓力。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調低速度主要是為了結構調整。
我想說明的一點是,當我們宣布這個指標以后,許多國家的經濟界、專家學者、新聞媒體都認為,從本質上看這是一個利好消息。因為中國經濟能夠克服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真正走上一條注重質量的發展道路,從根本上有利于世界經濟的發展。
現在,對于我們來說,還是要把握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結構調整、管好通脹預期三者的關系。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達到47萬億元人民幣,在這個基礎上,增長7.5%并不算低。如果一直保持這個速度,在經濟總量不斷增長的情況下,更不算低。而且我們要想方設法使同樣的經濟總量能夠換取更大的經濟效益,能夠使百姓得到更多的實惠。我們一定能夠做到這一點,這是我們的目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