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6日“2012中國翻譯職業交流大會”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隆重開幕。本次大會是由北大博雅翻譯文化沙龍主辦,由外經貿英語學院、MIT教育中心以及展地文化傳播集團公司承辦。
大會旨在探索翻譯專業發展新思路,實現翻譯教育與翻譯產業的緊密結合。出席會議的領導及嘉賓有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張新民教授、商務部歐洲司歐盟處處長余元堂、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際司處長趙海云、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分黨委書記張翠萍、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翻學院院長王立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向明友、北京大學MTI教育中心主任王繼輝、西安外國語大學高翻學院副院長賀鶯等。
????????????????? 
在會上,趙處長講述了我國80年代因出版物的供不應求而造成的“書荒”,證明了當時中國人文教育的薄弱。同時,他還援引“新概念英語”經典教材經久不衰的例子,表達了中國應學習英國人做文化的能力進行文化推廣這一理念。趙處長長強調,對與出版密切相關的翻譯界而言,只有深化體制改革、開拓文化市場,提高中國產品和服務質量,發展創新產業,才能共同打造出版與翻譯的相輔相成的堅實橋梁。
來自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高翻學院的研究員穆雷教授針對“職業的翻譯化與職業翻譯教育”進行了精彩論述。穆教授通過“MTI的畢業生最終有多少人真正步入語言服務行業?”這個值得大家深入調查和思考的問題,討論了關于如何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和態度。她同時強調,職業翻譯教育要落實培養目標、突出行業管理特征。
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翻學院院長王立弟教授與大家一同探討了“在培訓中構建議員的專業身份”這一問題。他指明,中國人進行翻譯時要克服語言差異,重視翻譯技巧和技能。而培養翻譯人才的學校則應確定培養目標和方向,即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水平和培養階段設置核心課程,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副院長兼MTI教育中心主任俞利軍教授針對“MTI核心課程設置與實習基地建設”進行了發言。他從自己的學習經歷說起,闡述了翻譯行業發展“落后”和“發展中”的兩階段。俞教授強調,翻譯是推動文明進程的橋梁,是一種高端的行業,是每一次國家積貧積弱之后的奮起直追。就目前的翻譯界現狀而言,進行解放思想,培養高層次、復合型、應用性口筆譯專業人才才是當務之急。
????????????????? 
中國翻譯協會本地化服務委員會秘書長、北京昱達環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崔啟亮講述了“MTI的困境與突破”的話題。他說道,如今在市場需求與就業去向上,MTI的人才培養存在“摸著石頭過河、供給超多、需求不明的問題。應反思如何避免百校一面、如何嚴把教師隊伍關、如果在二三線城市建立實習與就業的渠道,是當下MTI高校的當務之急。
最后一場發言,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歐高級譯員培訓中心外籍專家白威廉主講。白老師探討了“全方位的翻譯技巧與市場需求”的話題。白老師強調,翻譯過程中的理解能力很重要,尤其是口譯資料中上下文之間的邏輯聯系。同時,譯者要熟悉不同的口音,加強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