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牧中傳評《美姐》:他拍了食,拍了性,拍明白了自己的生命
2013年9月27日晚19:00,在中國傳媒大學一間普通的教學樓教室里,FIRST青年電影展再次將巡展帶回大本營,攜《美姐》在此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電影交流沙龍。《美姐》主創、北京電影學院教授蘇牧、中國傳媒大學導演系主任劉書亮及青年導演黃莉參加了此次沙龍。一間教室連同走廊擠滿了慕名而來的學生和影迷,現場互動溫度沸騰。
“《美姐》像是孔雀開屏,別人看是藝術,其實本質就是性”
極少出席首映和電影推介活動的蘇牧教授專程從北電趕至中傳,用他的話說,“推薦《美姐》,我一定要來,四月份的時候我說《美姐》是今年中國最好的電影,很多人抨擊我,說才四月就說這話未免太不負責,時隔半年了,我還是這句話。”
導演郝杰雖也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卻并非蘇牧教授班上的學生。畢業后拍攝的作品能夠被蘇牧教授用來作為樣本在課堂上解讀,郝杰應該是第一人。對于《美姐》,蘇牧說:“《美姐》不是電影本體意義上的好電影,而是有更多可以解讀的東西,就像賈樟柯的《小武》,我從中看到了中國真正的城鎮,郝杰的電影也讓我看到了真實的農村,而不像大多數中國鄉村題材電影中的那種‘偽農村’,處處帶著‘北上廣’的影子,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我們的藝術在回避生活,回避本能,我看到的大多數對人的表達,都停留在事件、人物關系上,但《美姐》是從生命體的最核心的狀態出發,從‘食’出發,從‘性’出發,他使電影穿越了簡單的情節層面直抵核心,這個核心就是人的本能,他的故事主線是由性這個最基本的需求決定的,這就決定了《美姐》對人物可以刻畫到什么程度,因為性是世界前進的動力和源泉,好比你看孔雀開屏,人們看到覺得很美,其實只是公孔雀向母孔雀求愛的方式,它的本質是性,看起來卻像是一種藝術。”
蘇牧:好電影就是用刀刮得你的骨頭嘎嘎響
對于電影如何在商業和藝術間找到平衡這個老問題,蘇牧教授給出了與其他人不一樣的觀點:“不能簡單地用線性思維去認定雅俗共賞就是好電影,電影絕對不是只有一種形態,它應該是一座金字塔,底層是俗賞,是電影生存的前提,中部是雅俗共賞,最上面是雅賞,這部分帶動整個電影形態的發展,出路是各種各樣的,每個部分都能起到作用。”
當現場有學生發問如何邁出拍電影的第一步時,劉書亮教授回答:“好劇本不是寫出來的,而是走出來的,很多我們學校的學生一開始寫劇本都是寫自己的愛情體驗,恨不得寫出《愛情三部曲》,但是要寫出真實可信的劇本,一定要走出校園,走出自己的那個小空間。”蘇牧教授則用他與王朔的一次有意思的對話形容他對好電影的標準:“王朔曾說現在的很多小說,看完只能用‘隔靴搔癢’來形容,但真正的好的小說,應該是沒有衣服的,應該穿過皮膚,讓血液都感受到刀的溫度,真正好的電影也是一樣,不僅要到皮膚和肉,還要割到骨頭,刮的骨頭嘎嘎響,‘食’和‘性’就是人的骨頭,我們忽略和回避本能和真相已經太久了,在《美姐》里,我看到了直面現實的表達,看到了生之艱難比生之美好更重要。”
據悉,10月10日,芳草地盧米埃影城將現場放映《美姐》,以此拉開下半年FIRST青年電影展巡展序幕,《美姐》也將于10月18日正式在全國各大院線公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