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負責?
根據市委的要求,全市各級黨組織必須做到“誰推薦誰負責”。從黨支部到基層黨委,到推薦單位,再到市委有關部委每一級遴選,黨組織都要認真對照中央和市委提出的代表條件和結構比例要求,負責任地對代表人選進行反復醞釀、比較擇優,確保推薦人選政治先進、符合條件、整體優秀。
市委組織部組織指導處處長晉秋紅介紹說,“誰推薦誰負責”指的是每一級黨組織在遴選人選時,必須充分聽取黨組織和黨員群眾的意見,通過多種方式深入了解人選的政治立場、廉潔自律情況和黨員群眾公認程度,嚴把人選的思想政治素質關;在推薦單位確定推薦人選之前,需再次征求廣大黨組織和黨員的意見。堅持做到黨員沒有提名的人選不向上級黨組織推薦,基層黨組織推薦不集中的,不能作為遴選出的推薦人選。推薦單位確定推薦人選時,必須由全委會作出決議,并備有相關的記錄。市委確定了十八大代表候選人初步人選考察對象后,在組織對考察對象進行考察的同時,將對全市推薦提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全面了解。
為了把好人選的質量關,各區縣“各顯神通”。延慶縣委專門派出工作組對基層黨組織在推薦提名過程中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的情況進行抽查;房山區在深入了解推薦人選工作情況的同時,還通過現場走訪、個別談話等方式,深入了解人選“八小時”以外的生活圈和社交圈;懷柔區教育工委針對部分黨員提出的“可以推哪些人”的疑問,在政策說明工作中,堅持不提出指向性意見,引導黨員立足全區優秀黨員充分發表個人意見。此外,懷柔區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方面的提名人選,還有針對性地聽取工商、地稅等行政執法和行業監管部門及服務對象的意見,以防“帶病提名”。
對于“誰推薦誰負責”的制度,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認為,這是推進黨內民主的一項保障,實際上要求每個黨員、每一級黨組織在行使政治權利的過程中要承擔被追責的風險,從而更加審慎地推薦和提名。在執行層面上,應當加強監督,對于推薦選舉過程中各級黨組織、黨員是否依法履行民主程序、是否走過場、是否有違規行為進行檢查,使這項制度真正“落地”。記者 吳迪 (實習編輯:魏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