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巖(左三)在詢問一位患者的術后康復情況
見到丁巖,她剛從手術臺上下來,從上午11時至16時,共參與7臺手術,可她依然看不出倦意。
54歲的丁巖現任新疆醫科大婦產科學系主任、第一附屬醫院婦科·生殖助孕中心主任,1975年10月參加工作以來,她憑借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高度的責任感,為新疆各族婦女的健康事業奉獻了青春和大半生精力。
為一名老年患者成功完成了盆底重建手術后,丁巖談起宮腔鏡手術:“過去很多婦女生完孩子過早負重和下地勞作,容易造成子宮脫垂,這種病在新疆十分常見,患者很痛苦,卻又有口難言。”
為了解除患者痛苦,1998年,丁巖率先在新疆開展腹腔鏡、盆底修復手術,并積極推廣微創手術。她還在新疆開展對宮頸病變診治系列化,經過婦科檢查、宮頸細胞刮片(TCT)、電子陰道鏡檢查取檢后,對中、重度宮頸炎、宮頸CIN患者在宮腔鏡下行宮頸電切術,阻斷CIN向宮頸癌的發展。
丁巖和她的團隊已為近4萬多病人作了宮腔鏡檢查,近2萬多病人做了宮腔鏡下子宮腔內手術,使得這些患者得到了較好的治療效果,填補了自治區空白,也為新疆同行普遍認可,成為衛生部認定的“十年百強之宮頸病變與宮頸癌防治基地”。
目前,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科各項目診療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婦科學科在全疆處于龍頭地位,2011年,她高票當選為新疆婦產科分會主任委員。
作為一名婦產科專業領域的專家,丁巖十分重視科研和教學工作,2004年、2008年分別獲得自治區科技成果三等獎2次。
為了打造全疆優秀的婦產科團隊,近年內,她多次赴南北疆,到基層醫院進行宮腔鏡、盆底障礙性疾病修補手術指導,先后舉辦了多期婦科微創診療新進展研討班及研修班,免費培訓地州級和縣級醫生,并邀請他們到她所在的醫院,手把手指導。同時,每年至少舉辦1次全疆范圍的婦產科領域新進展學習班,向新疆婦產科醫生傳授新知識。
丁巖說:“如果不把技術傳給別人,那么多病人,我一個人怎么可能做得完?我不僅要把技術普及到基層的醫院,還要在醫院里培養起老中青結合的團隊。”
作為婦科領域學科帶頭人,今年她又參編了《人工絕經與HRT》《絕經學》等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教材,同時,參與婦科內分泌疾病診療指南的編寫。
丁巖的名氣越來越大,可是對患者,她仍然堅持多溝通、交朋友的原則,在她的辦公桌上貼著一張圖文并茂的《婦科常見疾病圖譜》,對每一名患者,她都會對照圖譜,用通俗易懂的話,把病情解釋給病人聽。
2008年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推進學科隊伍建設,命名了包括丁巖在內的5位醫術精湛、醫德高尚、深受群眾信賴的知名專家為醫院第二批名醫。此后,丁巖每周的專家門診量加大,全年門診達4000多人次,很多人遠道而來,慕名求醫,每周的手術量在15臺左右,多是疑難復雜手術。
此次當選為十八大代表,丁巖十分激動:“我很幸運,作為一名醫生和學科帶頭人,我會繼續努力學習,踏踏實實給患者提供更好服務,培養年輕人,發動團隊成員更加努力工作,為全疆婦科繼續做出應用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