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要有對我國社會以人為本科學發展新主題的清醒自覺
到目前為止,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中,我國社會經歷了革命、建設和改革三大階段,分別形成了主要以政治革命為主題的毛澤東思想、主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如所周知,毛澤東思想主要是在中國革命的實踐中逐步形成,并成功指導了我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因此,以階級斗爭為特征的政治革命構成了毛澤東思想最根本的主題,對立和斗爭則構成了毛澤東思想最基本的思維。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則是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并成功指導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構成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突出主題,認為社會主義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而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發展生產力則主要是通過不斷擴大的改革開放來實現的,因此,改革開放也構成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另一突出主題,而統一與合作是其最主要的思維。
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功,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到了新階段,理論創新也隨之進入新階段,形成了科學發展觀理論。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是“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它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其中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這里的發展絕不只是指經濟增長,而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社會全面發展。”這里的發展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的發展。“社會的全面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共同構成了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主題,而和諧思維則成了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思維。
從政治革命到經濟建設再到人的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經歷了三大主題,人的發展是以政治革命和經濟建設為基礎,是政治革命和經濟建設的邏輯結論,同時,人的發展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當代的最新主題,不但包含而且超越了單純的政治革命和經濟建設,是以社會全面進步和人全面發展為主題的發展,反映著我國社會新階段的發展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