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海西建設可以成為未來兩岸共同市場的試點,也將為推動建構海峽貿易自由化、海峽交流常態化創造更好的經濟與社會條件。”中國國民黨副秘書長、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大陸國務院日前通過支持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意見》,是在兩岸關系緩和的新形勢下,有利于兩岸共創和平和共謀發展的經濟戰略規劃。
張榮恭說,早在1995年福建方面就出現海峽兩岸經濟繁榮帶的概念,2003年提出海峽西岸經濟區之后,目標在于運用福建與臺灣的地緣優勢,推動兩地協作,建成一個開放型經濟新格局的經濟區域。此舉獲得中共中央的認同,2005年“十一五”規劃載入“支持海峽西岸經濟發展”的文字,日前更是首度正式決定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這與去年12月以來,兩岸實現大三通息息相關,也與福建方面多年的努力有密切關系。
張榮恭認為,支持海西建設意見的出臺是一項由下而上、由地方而中央的區域發展重要決策。對于福建的現實意義在于,一方面拉近了海西和長三角、珠三角兩大經濟區的差距;另一方面通過更好運用兩岸三通的形勢,加強臺閩產業對接,促進兩地縣市交流,創造兩地的互利雙贏等。
對臺灣而言,則可利用海西“服務中西部發展新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功能,借海西區作為經濟發展腹地,通過臺閩已有渠道,參與大陸中西部發展的規劃;發揮臺灣產業優勢,擴大外銷市場,并提升企業競爭力等。臺相關方面提出的兩岸共同市場概念,也可從臺閩兩地經濟便捷的雙向互助,獲取更穩妥的經驗。因此,支持海西建設不僅是福建發展的重要經濟戰略,也是大陸有關方面對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重要規劃。 “海西建設對于增進兩岸人民相互了解,特別是通過各種互通交往,體會到兩岸交流合作的好處,大有助力。”張榮恭說,近年來臺閩在農業交流合作、臺灣農產品銷往大陸,以及包括福建的福州、廈門、莆田、漳州等與臺灣各縣市的對口交流方面,都取得長足進步。尤其是兩岸大三通的新形勢下,可預見海西將帶來更為頻繁、密切的交流與合作,將進一步增進兩岸人民的了解。
編輯:關曉萌 來源:中國日報福建記者站 (記者胡美東 見習記者 王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