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5月16日,“中國·汶川第二屆古羌文化節”在四川省汶川縣綿虒鎮三官廟村拉開帷幕。

正在刺繡的羌族婦女
|
開幕式上,汶川百姓敲起羊皮鼓、唱起羌歌,載歌載舞展示了羌族人民傳統的祭祀活動和感恩情懷。汶川縣長廖敏告訴記者,整個表演旨在向外界傳遞震中汶川依然美麗這一信息。
在開幕式上,還舉行了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授牌、中國汶川羌族文化保護與發展研究院揭牌儀式、民間羌繡藝人技藝展示、羌文化產品展示等活動,展現汶川人搶救和保護古老的羌族傳統文化,重建精神家園所做出的努力。
早在殷商時期,羌族文明就被記錄在甲骨文中。四川為羌族主要居住地之一,有30萬的羌族人口居住在汶川地震受災最重的地區--汶川、北川和茂縣。地震奪去了三萬羌族人的生命。
汶川縣是中國僅有的四個羌族聚居縣之一,總人口11萬多,其中羌族約占27%。2007年,汶川縣政府曾在汶川最古老的羌寨蘿卜寨舉辦了第一屆古羌文化節,原定去年6月舉行的第二屆文化節因為地震推遲。
文化節期間還舉辦了羌族傳統感恩祈福莎朗晚會、傳統文化作品展覽、民間羌繡藝人技藝產品和羌文化產品的展示展銷、民生工程項目展示、招商引資項目推介會等活動。
中國日報四川記者站記者黃志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