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遭遇連陰雨的地區,小麥中的霉變顆粒多了,“賣價”自然受到影響。受災農民不用太擔心,記者昨日從省政府了解到,國家已經批準我省放寬受災小麥的收購標準,原來不能列入最低價收購范圍的部分小麥也可按規定價格收購。
5月以來,我省南部、西部出現較長時間的連陰雨天氣,特別是5月22日~29日,南陽、平頂山、信陽、駐馬店、漯河等5市連續出現大到暴雨。陰雨、潮濕的侵蝕,讓小麥的霉變粒、黑胚粒明顯增多。據初步調查,南陽等5市受災面積1556萬畝,占這5個市小麥總面積的53%。
按照國家出臺的2009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小麥最低收購價格以國標三等小麥為標準品。標準品(國標三等)的具體質量標準要求,小麥的不完善粒在8%以內。我省受災的5個市小麥總產量預計為105億公斤。其中,不完善粒在8%以內的占35%,不完善粒在8%~20%的占29%,不完善粒在20%以上的占36%。而受災最嚴重的南陽市,全市預計小麥總產量36.2億公斤。其中,不完善粒在8%以下的僅占總產量的15%,不完善粒在8%~20%的占14.2%,不完善粒在20%以上的占32%,不完善粒在40%以上的占38.8%。全市85%的小麥質量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收購標準。
為解決農民受災后因質量不合格而產生的“賣糧難”問題,省委、省政府一方面組織力量進行災情調查、摸底,重點了解受災后小麥質量情況,要求所有收儲企業對符合國家質量標準的小麥,要不折不扣地按最低收購價抓緊收購,不準拒收、限收。另一方面,以省政府的名義向國務院寫出專題報告,爭取國家及時出臺收購政策。
6月8日,國家發改委等六部門對我省5個小麥受災地區的收購問題作出批復,專門明確放寬了收購政策。具體為:“同意受災地區符合國家標準的五等以上的小麥不完善粒在20%以內的,列入2009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收購政策范圍。對不完善粒超過10%(不含10%)的最低收購價小麥,要單獨收購、單獨存放、單獨統計,在銷售時單獨定價、定向銷售。對小麥不完善粒超過20%的,不列入最低收購價收購范圍,由企業隨行就市收購,自行銷售。”
編輯:段若蘭 來源: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大河網-大河報 (記者王倩 實習生張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