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6?18’已成為中國科技項目展會中的一枝新秀,成為國內外科技精英和創新創業人才的大聚會,科技項目的大超市”, 福建省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林錫能在6月15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
第七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將于6月18日至20日在福州金山展覽城舉行。本屆“6?18”交易會主題是:項目—技術—資本—人才。林錫能還表示說,科技創新是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重要支撐。“6?18”成為福建集聚生產要素、推動自主創新的大載體,成為兩岸人民合作交流先行先試的大平臺,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一個重要的平臺品牌。
截至6月14日,第七屆“6?18”參會的各類嘉賓約2800多人,其中各主辦單位領導和副部級以上領導近20位,院士50多位。有49個國家和地區的1100多位境外嘉賓前來參會,其中臺灣科技、教育、企業界及社會知名人士600多人參會,為歷屆之最。
林錫能介紹說,本屆“6?18”將舉辦50多場活動,其中涉臺活動有18場左右,包括“首屆閩臺科技創新(生物醫藥)高峰論壇”、“第二屆海峽物流論壇”、“海峽安防科技論壇”、“第七屆海峽青年論壇”、“海峽兩岸知識產權論壇”、“海峽兩岸職工創新成果展”、“海峽兩岸發明人座談會”、“海峽兩岸人才交流洽談會”、“海峽兩岸汽車產業對接會”等。
“首屆海峽兩岸自然災害防治交流合作研討會”也將在此期間召開,以推動海峽兩岸自然災害防治交流與合作長效機制的建立。臺灣著名專家教授及國際知名的氣象、自然災害組織負責人將應邀出席研討會。“第三屆海西科技論壇”將在以往的基礎上向行業對接延伸,開展“海峽兩岸中草藥對接洽談會”,臺灣工研院生技與醫藥研究所將作為海西科技論壇的主辦單位,組織臺灣中草藥產業代表團約20人參加產業對接。
林錫能表示,截至目前,已有50多位院士將參加今年的“6?18”。其中包括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潘云鶴院士,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詹文龍院士,中國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沈巖、姚建年院士、臺灣“中研院”院士吳成文一批知名專家學者。“納米材料直接制版技術”、“森林經營與林業經營合作發展”、“河龍貢米新品種示范推廣”、“氧化鋅體單晶生長技術”等院士項目擬在本屆“6?18”上簽約。其中,詹文龍、姚建年院士帶來的“納米材料直接制版技術”項目有望在全國掀起一場綠色印刷“風暴”。
此外,專門為發展中國家免費解決技術難題的意大利高級專家組織代表也將應邀參展,他們將召開汽車、紡織等行業現場對接會,接受參展企業的技術難題咨詢。本屆展會將通過實物展示、現場咨詢等方式,對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的菌草技術給予重點推介。
本屆“6?18”設“海峽國際綠色能源科技項目博覽會專題展”,展示內容分為風力發電、太陽能、生物質能和其他能源等部分。專題展舉辦“首屆清潔能源項目國際技術合作對接會”,會議邀請美國、德國、波蘭等國家的科研機構專家與部分國家的國際投資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參會;還舉行“福建風能專項對接會”,屆時來自美國、德國、英國等國的30多位風能專家學者及投資商將參會。第三屆“綠博會”則進一步突出城市節能、建筑節能和抗震減災,突出體現南方和亞熱帶地方特色,突出節能減排降耗技術集成,突出綠色環保安全技術和產品。臺灣綠色建筑成果將在此屆“綠博會”上展出。
另記者了解到,在去年15家單位聯合主辦的基礎上,今年又新增了中國科協參與主辦。本屆“6?18”由國家科技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僑辦、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科協、國家外國專家局、國家知識產權局、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和省政府等16家單位聯合主辦。
編輯:關曉萌 來源:中國日報福建記者站 (記者 胡美東 見習記者 朱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