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6月24日,云南肉類食品安全和可追溯性論壇在昆明舉行,來自海內外的食品安全類專家齊聚昆明,為云南的肉類食品安全建言獻策。
說到食品安全,人們總是怨聲不絕。這幾年,全國人民深受假冒偽劣和問題食品的困擾和危害,“紅心鴨蛋”、“蘇丹紅”、“三鹿奶粉”、“瘦肉精”等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一次次考驗著公眾的神經,令老百姓深惡痛絕。
食品安全是當今的熱門話題??缛胄率兰o后,科技與經濟在飛速發展,但食品的質量和安全似乎在倒退。2008年,云南省肉類總產395.11萬噸,比2000年增長了92%,其中,豬肉總產315.9萬噸,增長82.7%,居全國第9位,西部地區第2位。雖然肉、奶、蛋等畜產品極大地豐富了,但卻沒有了五、六十年代我們對肉食品之美味和安全的感覺。在餐桌上人們常?;ハ喟l問:現在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什么食品才安全?
2009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正式實施。云南作為中國西南邊陲的農業大省,農民人均年收入全國倒數第三,全省有129個縣,其中73個是國定貧困縣,發展畜牧業成為解決云南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主要途徑,但食品的質量和安全隱患制約了當地農村的最大發展。
云南省畜牧業協會會長楊志民在論壇上說,造成食品不安全的直接原因是因為食品從生產到餐桌的各個環節,都有可能受到有害物質的污染,加之缺乏監測和規范管理,不能及時地處理而使其流入市場。特別是肉食品生產的過程中,污染源復雜,感染途徑多。盡管有一批現代化的養殖場和加工企業,卻因肉食品的加工原料被污染而使企業承受著極大的風險。在肉食品的生產過程中受有害物質污染致使肉質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動物疫??;二是飼料和飼料添加劑中帶來的各種有害物質;三是人為非法添加有害物質。四是環境污染;五是人畜互傳的疾病。
云南神農集團董事長何祖訓說:“造成食品不安全的直接原因,是因為食品從生產到餐桌的各環節,都有可能受到有害物質污染。可追溯體系就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動物生命周期過程中,采集動物免、產地檢疫、道路監督、屠宰檢疫四個環節的信息,信息通過無線數據通信平臺匯集到中央數據庫,實現動物源性食品從生產到消費的全稱監管,推動動物疫病防控從被動管理向主動管理轉變,使重大動物疫情及動物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快速追蹤成為可能?!?/p>
何祖訓表示,該集團將再投入上億元人民幣,進一步保證該公司生產的產品,從田頭到餐桌,保證每一個環節都是安全的、可靠的。
帝斯曼中國區動物營養與保健副總裁J.Nathan Bird表示,可追溯性體系是一套有效監管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路徑,通過條形碼能追溯到產品的生產班組、時間、流程。但目前云南的農產品做到這一點存在一些困難,一是一些農業企業對此意識較淡漠;二是農產品生產企業規模化不大,農戶、小作坊太多,組織化程度低,無從管理。云南省的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暫處于初級階段,很多方面不完善,很難實現對供應鏈內每一個節點的完全監控。較為理想的模式之一是讓一家大型農產品企業收購集中單一農戶產品,并對其進行檢驗、貼標。他認為,歐洲之所以能建成該體系,得益于農產品企業的大規模化。
編輯:鄧京荊 來源:中國日報駐云南記者站 (記者 李映青 實習記者 郭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