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幸福指數有多少
段鋼:對個人而言,雖然財富可以帶給人幸福感,但并不代表財富越多人越快樂。不同的人對幸福感的理解和詮釋不同,研究表明,一旦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如衣食住行得到滿足的話,財富的增加對快樂本身不再具有任何特別意義。你說,大觀園里擁有享受不盡財富的賈寶玉、黛玉、寶釵與鳳姐們和在鄉下守著二畝薄田苦苦度日、剛從榮國府回村的劉姥姥與板兒相比,誰的心底里更有幸福感呢?
一提到緬甸、老撾這些這些國家,大家第一反應就是經濟落后,何談幸福?其實不然,有錢不一定幸福。緬甸是個佛教國家,幸福指數比也比高,一方面由于一些基本福利,如教育、醫療等有保障,另一方面由信仰所支撐的價值觀和精神關懷。我有一次去緬甸,到處可以看到高大的熱帶樹木,綠油油的草坪,好像是緬甸的翡翠。我看到在淺淺的水面有許多釣魚的緬甸人,有的拿著魚竿,有的甚至連魚竿都不用,一根魚線,一個魚鉤,一片草葉,就能有不錯的收獲,一對夫婦釣了一條好大的魚,通過他們的表情,就知道他們有多么幸福。不僅如此,牛都是那么幸福,因為它們每天吃天然不公害的草,呼吸新鮮的空氣,欣賞周圍巍峨的群山。

釣了一條大魚的緬甸夫婦(段鋼 攝)

緬甸的牛也是如此幸福(段鋼 攝)
老撾不富裕,但老撾人民的幸福指數卻不低。我去老撾的時,天氣很熱,我見大多數人家躲在陰涼的竹屋內,喝喝茶,聊聊天,照看一下孩子,十分悠閑自在。老撾的孩子天性自由,成年人大多不對其多加約束。在瀾滄江——湄公河河畔,太陽漸漸落到云層里,海浪依然孜孜不倦地拍打著沙灘。歐洲的游客在旁邊喝啤酒看書聊天,沖浪的高手們收起板陸陸續續離開,當地的婦女頂著一大盆水果繼續兜售,當地的少年和游客一起在沙灘踢足球,沙排運動員還在繼續訓練。這是多么生動的一幅畫面,一切都是那么完美。我當時在想,中國的孩子每天在學校學習功課,周末報輔導班學英語和鋼琴,哪有時間踢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