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建立海峽兩岸旅游合作機制,共推雙向旅游線路,培育海峽旅游品牌”。為充分發揮“兩水”(泰寧大金湖與臺灣日月潭)、“兩園”(泰寧世界地質公園與臺灣野柳地質公園)、“兩村”(寧化石壁村與永安吉山村)、“兩人”(泰寧南宋狀元鄒應龍和臺灣慈航大師)、“兩宗祠”(大田的連氏宗祠與寧化的巫氏宗祠)等三明對臺優勢,進一步拓展臺灣客源市場,三明積極采取措施,深化明臺旅游交流合作。
據三明市旅游局梁志峰報道:一是項目對接。依托海峽旅游博覽會、海峽兩岸(三明)林業博覽會等平臺,加大對臺招商引資力度,促進兩岸合作項目開發。在積極推進在建的清流靈臺山客家文化城和大豐山森林公園臺資旅游項目建設外,策劃包裝泰寧峨嵋峰慈航祖庭開發等一批重大旅游項目,借助各類平臺著力向臺商推介。
二是政策對接。加大對臺主流媒體和旅游網站的宣傳投放,主攻臺灣東森電視臺等新聞媒體,提升臺灣民眾對三明旅游的知曉度。在此基礎上,加強與全省10家對臺組接團社的合作和聯系,制定出臺組接團和踩線團的優惠政策,并專門設立入境旅游招徠獎,對組團和地接境外游客旅行社給予獎勵。
三是線路對接。圍繞“兩山兩水兩岸情”的主題,聯合廈門、武夷山、龍巖等地,向臺灣市場主推“山—海—園—樓”海峽旅游精品線路;加強市域內對臺優勢資源整合,主推世界遺產探秘游、沙溪濱河休閑游、客家風情體驗游三條市內主題產品線路,主動對接武夷山、廈門等熱點旅游目的地,延伸臺灣團隊旅游線路。
編輯:鄧京荊 肖冠男 來源:中國日報福建記者站(記者 胡美東 見習記者 朱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