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非洲撒哈拉線路圖
|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撒哈拉沙漠是世界第一大沙漠,幾乎占滿非洲北部。東西約長4800公里,南北在1300——1900公里之間,總面積約860萬平方公里,氣候條件極其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長的地方之一。“撒哈拉”在阿拉伯語里是“空虛無物”的意思,被稱為“生命的墳墓”,但這里貯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鐵、鈾、錳等。按照地質學的觀點,一萬年以前撒哈拉沙漠還是一片綠洲,從公元前2500年開始,撒哈拉已經變成和目前狀態一樣的大沙漠,成為當時人類無法逾越的障礙,僅僅在綠洲有一些居民。
2009年4月6日,云南省政協委員、著名探險家金飛豹和云南省政協委員、云南省經濟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地質專家費宣從北京乘坐阿聯酋航班飛往迪拜,正式邁開“關注全球沙漠化,穿越非洲撒哈拉”2009中國人穿越世界第一大沙漠科學考察探險的腳步。金飛豹和費宣穿越撒哈拉的行程從非洲西部的加納開始,穿越加納、布基納法索、馬里、尼日爾、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埃及7國,總行程長達7500多公里。
關注全球沙漠化
2008年,金飛豹和費宣以“關注全球變暖對極地環境影響”為主題的徒步穿越北極格陵蘭大冰蓋活動,成為歷史上首次完成此項探險的中國人,他們親眼看到了全球氣候變暖對格陵蘭冰蓋熔化的影響,那次他們就定下目標:2009年穿越撒哈拉。金飛豹和費宣經歷了世界上最寒冷的格陵蘭島的北極圈,最低溫度零下50多度;也經歷了世界上最熱的地方撒哈拉,最高溫度50多度,兩者相差100多度。
金飛豹說,4月6號我們從北京啟程,離開中國,飛到非洲的撒哈拉,第一站是加納。這次探險活動的主題是“關注全球沙漠化?穿越非洲撒哈拉”。這也是作為中國人第一次自主穿越撒哈拉的活動。費宣是一名地質專家,我們想通過一個地質專家的眼光來解讀非洲撒哈拉沙漠對地球環境的影響。
金飛豹和費宣一踏上非洲,費宣迎來自己60歲的生日。費宣說,這是我人生下半場的開始。另外我覺得人總是要有種精神,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而探險、冒險,就是不斷探索,不斷超越。如果我們整個民族,或者大家都有這樣的精神,我們整個社會就充滿著活力。
徒步穿越撒哈拉

感受非洲的美味
|

加納熱鬧的漁港
|

小孩子對數碼相機很好奇
|
從資料來看,撒哈拉是非常大的概念,整個是撒哈拉大沙漠,但后面分了若干個,大概是二十幾個第二層次的沙漠。它的邊緣,就是靠近海的地方有一些綠洲。西非最大的一條河流是尼日爾河,發源于西部高原,入幾內亞灣。最高的地方將近1000米,在利比亞境內,這次金飛豹和費宣穿過的路線最艱險的就是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邊緣地帶,按照記載是地球上最熱的地方和空氣最干燥的地方。撒哈拉沙漠從4月份開始一直到7月份是熱季,沙漠腹地的平均氣溫是43度。
金飛豹和費宣經過了7個國家,除了加納是基督教國家以外,其他6個國家都是穆斯林國家,信仰伊斯蘭教的人口超過80%。當地人絕大多數不會說英語,只會說土著語,兩位探險家聽不懂,只能用肢體語言和當地居民交流。
金飛豹說,通過我們看到的現象,自然環境變化與人類息息相關,環境保護非常重要。我們在格陵蘭島的時候看到了大量的自然現象,氣候變暖所造成的一些自然現象。我們知道,如果氣候變暖不加以控制,格陵蘭的冰塊會熔化,格陵蘭如果冰塊熔化以后,整個地球海平面會上升7米,這是非常直觀的,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一個現象。
這次穿越撒哈拉,讓我們認識到了全球沙漠化對我們的影響,對人類生存的影響,對整個地球環境的影響。我們國家同樣也面臨著沙漠化的威脅,特別是中國西部有大量面積和土地都面臨著沙漠化、石漠化、荒漠化的威脅,通過我們的行走我們可以提出一些很充分的理解,和我們看到的現狀來展示出地球環境變化所引發的我們當前最迫切的一些環境保護重要性。
尼日爾河的嘆息

嚴重沙漠化的土地
|

尼日爾河上的美麗新娘
|

沿河居民用水完全依賴尼日爾河
|
據金飛豹介紹,尼日爾河沿途的景色是美麗的,但不可否認,這樣美麗的景色下掩映著的是一群赤貧的人民,疾病、貧窮、戰爭像瘟疫一樣糾纏著他們的生活。古老的尼日爾河在沙漠里流淌了千年,伴隨著河水的流淌,撒哈拉沙漠中誕生了一個又一個的綠洲,千百年來,人們快樂的生活在這些綠洲之上,享用尼日爾河帶來的食物、水源以及難得的清涼。
但是現在尼日爾河的水量越來越少,干旱的情況也一年比一年嚴重,雖然專家們分析尼日爾河在短時間內還不會斷流,但是水量減少對沿河居民的生活已經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昔日繁盛的水上商業運輸如今已經大大減少,干旱使得稻米減產,為了增加產量人們只能增加稻田的數量,稻田面積壓縮了公用牧場的土地,導致了大量沖突的產生,祖輩以放牧為生的圖阿雷格人與其他各民族和政府間的矛盾日益激化。如果尼日爾河流域的干旱繼續持續下去,意識到水資源減少的人們還可能因為搶奪水源而爆發沖突,尼日爾河沿岸地區的沙漠化猶如一顆埋藏在馬里、尼日爾等國的定時炸彈,威脅著他們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曾經有許多國際組織就尼日爾河沿岸問題制定了一系列改良計劃。想盡一切辦法來救助這“河中之河”,用各種措施保護土地,改良土壤。在一些地方,曾嘗試用修建堤壩的方式來減少河水沖刷對河堤的剝蝕。其實尼日爾河沿岸有大片肥沃的土地,如果能建設一套農田水利設施,調節旱季和雨季的河水流量,防止河水隨意改道的話,沿岸居民的生活將會得到很大的改變,也許就不會在受到饑餓的威脅。
被疑是間諜遭當地警方扣留
金飛豹和費宣此行面對的最大困難不是嚴酷的自然環境,而是變幻莫測的非洲各國政策。當他們完成了阿爾及利亞境內的探險行程之后,卻發現由于利比亞國內政策的變化,不得不被迫放棄的利比亞境內的行程,改為直接進入埃及。而就在金飛豹和費宣準備從阿爾及爾取道埃及的時候,卻因為阿爾及利亞海關不承認他們的埃及落地簽證而無法出境。
費宣說,6月10日早上11點左右,我們在阿爾及利亞第八次前往埃及駐阿大使館詢問埃及簽證情況時被使館警衛扣留。警衛稱看見我在使館門口拍照,懷疑我在實施間諜行為。使館警衛將我們扣留在使館警衛處并報告了阿爾及爾警察局。在警察局中,我們受到多批警察的輪番詢問,二人的護照也被警察帶走進行驗證。金飛豹將被捕的消息以短信方式告知了昆明聯絡中心,昆明聯絡中心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聯系了中國駐阿爾及利亞大使館,向他們尋求幫助。
最后兩人在中國大使館的幫助下順利脫困,為避免更大的麻煩,金飛豹和費宣只能在6月12日暫時返回北京,在北京重新申請埃及的入境簽證。經歷了一系列的波折以后,兩位探險家終于拿到了埃及的簽證,順利進入撒哈拉探險活動的最后一站。
完成科考探險回國
6月27日,在歷經80天的重重磨難之后,金飛豹和費宣在終于成功完成了中國人穿越世界第一大沙漠的科考探險活動。
站在紅海的岸邊,金飛豹和費宣感概不已,他們一路歷經艱辛,感受過尼日爾河上船夫的困苦,經歷過在沙漠無人區中與外界失去聯系的驚恐,更險些在阿爾及利亞淪為階下之囚。他們在沿途所到之處與當地民眾友好交往,宣傳環保,采集人文。傳播了中華文明的傳統禮儀和中國人民對非洲的友好感情,通過他們的鏡頭和文字也讓世界進一步的了解了撒哈拉的美麗和悲哀。“關注全球沙漠化”是本次撒哈拉沙漠探險的主題,金飛豹和費宣的行程經歷了熱帶雨林——熱帶草原——熱帶沙漠這樣一個逐步演化的過程,讓他們更深刻的理解了沙漠化對生態的破壞和對人民生活造成的影響。
資深的地礦專家費宣在80天的探險期間,發現4個礦山:阿爾及利亞2個金礦、尼日爾1個白云母礦,馬里1個鈾礦。其中,阿爾及利亞2個金礦已匯報給中國地質隊。費宣說,1993年,當時我在云南地礦廳工作,受地礦部領導的委托,我帶了2個人,在西澳大利亞的沙漠里面工作了將近一年,找了一個金礦,一噸左右,后來150萬美元轉給了當地的一家公司。
據悉,兩人探險三部曲的第一篇章是作為中國人首次穿越格陵蘭島;第二篇章完成的是作為中國人自主穿越撒哈拉的重要活動。第三個篇章也是三部曲最重要的一個結尾,明年將要去穿越世界上最大的雨林,最長的一條河流——亞馬遜。明年活動的主題是“關注地球綠色植物?穿越亞馬遜”。通過穿越格陵蘭島、撒哈拉、亞馬遜,充分展示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編輯:關曉萌 來源:中國日報社駐云南記者站 (記者 李映青 實習記者 郭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