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第七屆海峽兩岸心血管科學研討會于2009年8月15日上午在昆明開幕,200多名來自大陸、香港、臺灣的心血管方面專家和來自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的國際著名學者匯聚一堂,促進了海峽兩岸三地在心血管科學方面的交流合作,同時可以提高華人在心血管研究方向的整體水平。

第七屆海峽兩岸心血管科學研討會開幕式
據研討會學術委員會主席張幼怡介紹,研討會將從8月15日持續到17日,此次大會是自95年以來規模最大、參會人員最多的一次會議。會議征集到的論文摘要共計236篇,會議期間會有15名國內外知名學者做特邀報告,并有100多人從心血管研究的病理、生理、藥理、臨床等各個方作專題發言。會議期間還將進行青年優秀論文評選,屆時將從25篇參選論文中選出1個一等獎,3個二等獎,6個三等獎。
據第七屆海峽兩岸心血管科學研討會組委會主席李樹清介紹,此次研討會的主要創新點在于:將內臟周圍脂肪纖維(PVAT)會引起血管收縮的機理應用于治療肥胖病的臨床實踐中、實驗驗證微小RNA(miRNA)在心臟病理變化過程中有重要調控作用、對楚雄等少數民族地區的突發性死亡及原發性高血壓的機理研究以及將適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缺血后適應機理用于腦血管缺血狀況的研究等領域。
開幕式結束后,來自香港大學的PM Vanhoutte教授、來自臺灣的陳介甫教授和來自澳大利亞的Murray Esler 教授作了精彩的學術報告,并對報告后學者提問作了回答。

澳大利亞的Murray Esler教授在作學術報告

PM Vanhoutte教授與TM Wong 教授在討論
茶歇會上,PM Vanhoutte教授告訴記者,這是他第三次來昆明了,他認為昆明市作為心血管研究方面舉足輕重的城市,很美麗很舒服。Vanhoutte教授還認為研討會的開展可以為中國及全世界的心血管研究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編輯:鄧京荊 來源:中國日報社駐云南記者站(記者 李映青實習生 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