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昨日上午,應農業銀行廈門市分行之邀,郎咸平再一次站上了投洽會“資本·財富高端論壇”的講臺。去年,他在這個講臺上給出“今天比明天更好”、“危機還在后頭”的預言僅僅一周,雷曼公司便轟然倒塌,次貸危機也迅速演變成金融海嘯,并向全球擴展。世界因此而改變。或許沒有改變的,只是郎咸平的觀點。
中國經濟有可能滯脹
郎咸平認為,民營經濟仍然處于困境當中,并可能將中國經濟拖入滯脹局面。目前,經濟企穩復蘇的觀點,似乎已成業界主流。9月7日的2009資本論壇上,與會的經濟學家紛紛預測,明年的經濟增速將在8%以上,通脹則會維持在2.5%~3.5%的較低水平。然而郎咸平認為,表面上中國經濟已經復蘇,但實體經濟尤其是制造業持續萎靡,企業家信心不足,這樣的經濟復蘇,是一種虛假繁榮。
“大家都過于樂觀。”郎咸平說。“未來經濟有可能陷入滯漲當中,也就是說,經濟增長停滯而通脹高企。”他表示,危機以來,美國的儲蓄率已由過去的0%提高到了7%,這將成為一種常態。要彌補這樣的需求缺口,中國的內需要增長一倍,而這是不可能的。經濟外向度高的沿海地區還有苦日子要過,“過去的消費泡沫才不是常態”。
企業利潤是“第四駕馬車”
盡管常常被看做“悲觀”論者,但郎咸平自己并不這么認為。“觀點不能用樂觀、悲觀來衡量。我說的不是悲喜,而是對錯。大家來聽我演講,聽的是事實,而不是悲觀或者樂觀。”
許多人認為,民間投資能否啟動是中國經濟穩固回升的關鍵。然而,郎咸平對于“對錯”的最新定義卻是:要拉動企業利潤,不是拉動企業投資。
郎咸平說,“要避免滯脹情況的出現,就需要拉動民營企業的利潤。這才是經濟發展的‘第四駕馬車’。政府投資,既不該投基礎建設,也不該進入企業,而應該用于改善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提高企業利潤。”
黃金是“最差的投資品”
前天,正如市場此前的預期,國際金價成功沖上1000美元/盎司關口,市場上彌漫著樂觀的情緒。然而在郎咸平看來,黃金卻是“最差的投資品”。
“1970年,一盎司黃金的價格是800美元,30年也就漲了200美元。民國時,5兩黃金可以買北京的一個四合院,現在一公斤黃金只能買四合院的半個廁所。怎么能說黃金是一種好的投資品?從30年、70年來看都不是。”郎咸平說。
他認為,只有最近8年,黃金才體現出較高的投資回報,但這是華爾街及其背后的美國政府操縱的結果。美國政府的政策,才是黃金價格上躥下跳的指揮棒。因此,投資者在為黃金牛市所吸引的同時也得記住,什么時候打壓黃金,“只有奧巴馬知道”。
編輯:馬原 來源:中國日報福建記者站(記者 胡美東 見習記者 朱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