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逛出新味道
且看今朝
本世紀初——今
“盡管不是第一次來古文化街,但也沒有白逛,還是有新的收獲,其一就是發現了一家很大的楊柳青畫社。我原本以為上次拍的大福堂就是楊柳青年畫的聚集地呢,沒想到竟忽略了這個更專業更全面的店。墻上、展柜里、地上,鋪天蓋地的全是楊柳青年畫作品,小小的一幅價格就令人咋舌,因為全是手工描畫的,并不是整批印刷的。其二,在戲臺前的那片空地上,發現了畫糖人、捏面人的手藝人。幾把紅彤彤的大傘遮住烈日,圍滿人群,手藝師傅帶著天津人特有的質樸介紹他們的作品。畫糖人的很快用糖畫出一朵玫瑰,一個動物。他還告訴大家,如果想吃就買那種黃色的糖人,不要買染色的玫瑰什么的,因為里面摻了色素,如果要保存觀賞,不要放進冰箱,就是太陽曬也不怕。我從人群里看到師傅完成的作品,一只紅艷艷的螳螂,一只黃燦燦的大公雞,真是神氣……”這是一位外地女孩寫的《游天津古文化街》的博客,在她眼中,逛古文化街每次都能逛出新意來。
今年7月30日,古文化街正式啟動文化夜市,歷時60天?,F在,每晚來古文化街逛上一逛,又會讓游客體驗到新的味道。
晚上7:00剛過,古文化街便迎來了大批市民和中外游客。幾名外國游客在糖人、面人等展示攤位前,好奇地駐足觀看,聽著一旁翻譯對這些傳統技藝的講解,紛紛露出驚訝的表情。而戲樓和兩端牌樓的一盞盞大紅宮燈更是襯托出了這里的文化韻味。古文化街古色古香的建筑群在燈光的映照下,呈現出金碧輝煌的燈光效果。還有每晚四個小時的專場文藝、曲藝演出,老字號文化墻……古文化街儼然是一座人間不夜城。一位老天津市民在游完古文化街的夜市后驕傲地對記者說,“20多年來無數次來到古文化街,這次再逛夜市,可以用兩句話來形容‘老街老瓦新景致,古色古香新味道’”。
時代背景
在新中國即將迎來60歲生日之時,經歷了脫胎換骨的古文化街又要換新顏了。從現在起到“十一”前,古文化街將進行全面提升改造,讓市民及游客在古文化街充分體驗津味文化的魅力,進一步充實海河精品旅游線路的內容。
據介紹,此次提升改造,將建設“中華老字號名品街”,向國內外游客集中展示津門老字號。該項目一期工程將開發37間店鋪,將于“十一”前建設完工,目前盛錫福、義聚永、老茂生等10余家天津老字號已確定進駐。有的老字號選擇了較大面積的仿古小樓,準備作為旗艦店,還有不少老字號將進行獨特的商品文化展示,比如在義聚永內,游客可親自體驗釀酒過程。同時,浙江金華火腿等一些南方省市的老字號也有望進駐。另外,名品街入口處新建的高大彩繪“老字號”牌樓,也將于“十一”前與游客見面。
此外,古文化街旅游區在7月30日至9月27日每晚6:30—10:30,舉辦“2009古文化街民俗旅游文化夜市”,活動歷時60天。本次文化夜市主要為五大板塊。其間,除舉辦民俗活動、文藝演出外,還將引進臺灣小吃,舉辦老字號展示展賣。夜市期間,旅游區主街的文藝活動與親水平臺形成互動,初步形成海河沿線的不夜城。
曾經的新聞
NEWS
古文化街開業
新聞摘錄:1986年1月1日,《天津日報》以整版的篇幅報道了古文化街開市大吉的消息。文中對古文化街的經營項目、坐落在古文化街上的店堂字號等分別進行了詳細介紹。
背景資料:作為“津門十景”之一的古文化街北起老鐵橋大街(宮北大街),南至水閣大街(宮南大街),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書“津門故里”和“沽上藝苑”,系商業步行街。這里在古代是祭祀海神和船工聚會娛樂之場所。天后宮俗稱“娘娘宮”,是古文化街上的主要參觀旅游項目。2007年5月8日,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區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整修一新突出天津味
新聞摘錄:1998年10月5日,《天津日報》以“整修一新古味濃郁古文化街異彩紛呈”為題,報道了中秋佳節之前,整修一新的古文化街節日氣氛濃郁,生意紅火。據介紹,市政府投資百萬元對古文化街道路、路燈進行整修,并集資規范店攤,建統一攤亭。
背景資料:整修后的古文化街調整了其經營商品結構,更突出了中國味、天津味、文化味、古老味等特色,經營商品50多個大類,達2萬余種,成為世界和全國的旅游購物勝地。國慶期間,更是有很多外地、外國游客前來觀光購物,每天達5萬人次。
編輯:肖亭 來源:城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