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東依夔門,西傍八陣圖,三面環水,雄踞水陸要津,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西漢末年公孫述據蜀,在山上筑城,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氣,宛如白龍,他便借此自號白帝,并名此城為白帝城。公孫述死后,當地人在山上建廟立公孫述像,稱白帝廟.由于公孫述非正統而系僭稱,明正德七年(1512年)四川巡撫毀公孫述像,祀江神、土神和馬援像,改稱“三功祠”。明嘉靖二十年(1533年)又改祀劉備、諸葛亮像,名“正義祠”,以后又添供關羽、張飛像,逐形成白帝廟內無白帝,而長祀蜀漢人物的格局。
白帝城是觀“夔門天下雄”的最佳地點。歷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蘇軾、黃庭堅、范成大、陸游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門,留下大量詩篇。李白“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詩句,更是膾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詩城”之美譽”。
廟內還陳列有瞿塘峽懸棺內的文物和隋唐以來73塊書畫碑刻,以及歷代文物1000余件,古今名家書畫100余幅。其中“竹葉字碑”詩畫合一,風格獨特;“三王碑”鐫鳳凰、牡丹、梧桐,精美華麗,堪稱瑰寶.其中還有著名的春秋戰國之交的巴蜀銅劍,其形如柳葉,工藝精湛.東、西兩處碑林,陳列著70多塊完好的石碑,其中隋代碑刻距今已有一千三四百年的歷史.
三峽工程建成后,水位將抬高。白帝城四面環水,成為人間仙境,景色更加美麗迷人,游船可直達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