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8日,演員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陜北信天游歌舞劇《山丹丹》。新華社記者陶明攝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當日,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禮演出劇目之一的大型陜北信天游歌舞劇《山丹丹》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山丹丹》由陜西省吳起縣和延安吳起采油廠長征藝術團編排,采用陜北信天游的形式,以發生在陜北地區的一對青年男女之間生死不渝、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為題材,生動地向人們展示出陜北黃土風情文化的魅力。
大幕一拉開,濃郁的陜北文化氛圍就撲面而來:陜北的窯洞、陜北的剪紙、陜北的嗩吶、陜北的白羊肚手巾、陜北的羊皮襖、陜北的紅燈籠、陜北的大紅棗、陜北的山丹丹……一個獨特的陜北文化符號,為我們構筑出了獨特的陜北的生存環境、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自然而然地引導對劇作的文化神韻產生強烈的文化認同。
在劇中,觀眾看到了雄渾的大漠古道,看到了壯闊激越的滔滔黃河,看到了歡樂喜慶的陜北婚俗,看到了趕牲靈的人兒,看到了提著竹籃在棗林中打棗的陜北女子、端著大碗喝著喜酒的陜北后生、負重拉纖的黃河纖夫……這些黃土風情、民俗都通過舞蹈表現出來。……觀眾通過舞蹈演員扎實到位的演技,不僅看到了群舞里的陽剛、歡樂,也看到了雙人舞里交織著悲歡離合,悲情處令人潸然淚下,歡樂處令人開心欣慰。不僅如此,《山丹丹》的音樂也帶著陜北特有的泥土味呼嘯而來。著名作曲家張千一大膽地將陜北音樂和現代交響樂完美地結合,令黃土雄風帶著新的音韻精彩呈現于舞臺,時尚又不失泥土韻味兒,使《繡荷包》、《趕牲靈》等經典劇增色不少。整劇堪稱“舞在歌中、歌中有戲、戲中有舞”,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大型民族文化精品劇目。
《山丹丹》劇目是由中央紅軍長征落腳地,全國退耕還林第一縣——吳起縣人民政府、延長石油吳起采油廠聯合出品的大型陜北信天游歌舞劇。該劇目的推出是吳起縣政府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指引下,企地聯合深挖整合陜北特有的文化資源并積極發揚的重大文化創舉,更是把當地文化資源成功搬上舞臺的范例。
信天游植根于陜北高原的黃天厚土,在千百年來貧瘠的歷史歲月里,信天游一直是陜北勞動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結晶,是陜北人民最親近的伴侶,是陜北勞動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作為信天游的發源腹地,今天吳起縣再也不是過去的貧困縣,縣域經濟綜合實力躋身于“全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中國全面小康成長型百佳縣,今天的吳起農民,在飼養場里看電腦,大棚地里數鈔票,成為運用科技致富的新型農民。
一顆紅心獻給黨,富裕的農民把歌唱,經濟社會的巨大變化極大激發了吳起縣人民建設陜北優秀文化的熱情。飲水思源,富裕不忘黨和政府的恩。勤勞、樂觀、富有創造力的吳起人民再次把“信天游”作為表達心聲的最好手段,歷經三年不斷創意和重排,力邀著名作曲家張千一、著名舞蹈編導家杰克。阿合、在舞美界極富盛名的舞美大師龍華、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左青、黑鴨子樂隊等,傾力創作了這部代表著信天游最高藝術成就的歌舞大戲。
如今,這朵革命圣地延安吳起盛開的絢麗的山丹丹花,正帶著4千萬陜北父老鄉親對共和國60年華誕的殷切祝福,帶著延安全新的青春活力,盛情怒放在十月的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