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11月1日,由中國旅游報社、湖北省旅游局、十堰市人民政府主辦,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承辦的“武當之道”——武當旅游發展模式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國家旅游局副局長杜一力,湖北省旅游局局長張達華,十堰市副市長梁吉祥與近100位來自北京、武漢等地的旅游經濟專家學者和媒體負責人就中國首個“旅游經濟特區”發展模式從政策環境、資源稟賦、發展機遇、戰略規劃、實施步驟等角度,全面、立體、深入地進行深入研討。
“武當之道”研究報告課題主持人、北京交通大學旅游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主任王衍用從制度創新理論的視角撰寫了《武當之道——中國第一個“旅游經濟特區”發展模式研究》,對“武當之道”進行解讀,突出介紹作為全國首個旅游經濟特區的武當山在觀念創新、機制創新、管理創新等方面的實踐經驗和探索意義。中國旅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著名旅游專家魏小安,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旅游專家委員會委員徐汎,中國旅游報社總編李志莊等先后做了《大道之行天下歸心》、《武當山產業結構與市場營銷》、《武當之道》的精彩演講,縱論“武當之道”——一個世界級景區的巔峰追求和它的全新的旅游發展模式。武當山特區管委會主任李發平做了相關主題演講。
2003年6月17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在武當山召開現場辦公會,決定成立“中共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工作委員會”、“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管理委員會”,賦予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獨立行使縣級政府的管理職能和權限,實行封閉式管理,全面負責武當山風景區的保護、管理、開發、利用、規劃和建設。
6年來,武當山特區按照“保護為主,合理利用,科學規劃,嚴格管理”十六字方針,穩步推進“規劃編制、資源保護、設施建設、景區管理、旅游促銷”五大工程,開創了武當山保護和開發的嶄新局面。隨后,武當山又提出“大山大水大人文”的口號,采取大項目、大營銷等舉措,將博大精深的武當文化注入旅游,打造太極湖生態文化旅游區,建設未來中國乃至世界的旅游中心。
在此基礎上,武當山特區提出“保護古建筑和道教為主的武當文化,挖掘提升武當文化品牌價值”、“未來的大武當旅游格局應該是:山上以道教文化、古建筑群和山景自然風光為主,山下以太極文化、休閑養生和水上游樂為主,兩者相輔相成,乾坤互動”、“武當山代表的是傳統文化的精華,是復興民族文化的有形載體。包含的厚重的文化信息,必將吸引人們重新發掘其價值,引導旅游產業的價值回歸”等新的理念。
武當山將站在新時期制高點上,進一步發揮武當優勢,學習國內外其他景點發展經驗,積極探索未來可持續發展之路,將“武當之道”打造成新一輪中國旅游流行風向標。
編輯:肖亭 來源:中國日報湖北記者站(通訊員 薛啟勝 馮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