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陜西省人民政府與中央文史研究館主辦的《長安學叢書》出版發行座談會2日在西安舉行,百余位海內外專家學者共話“長安學”的學科建設及研究趨向等問題。
日前推出的《長安學叢書》共八卷,包括綜論、政治、經濟、文學、藝術、宗教、歷史地理、法門寺文化等,主要是對以往長安學研究相關領域重要學術成果的匯編。而整體《長安學叢書》的出版規劃有百余卷,主要包括論叢、考古文物、傳世文獻、學者文集、歷史人物和綜合研究等六大部分。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袁行霈說,長安學研究需要不同學科的專家共同參與,要研究歷史的長安,也要關注當代的西安。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向政府建言獻策。
知名文化學者、中華書局總編審傅璇琮說,中華民族的文化是由不同地域的文化匯合交融而成。要深入研究民族文化,就必須注意構成民族文化精神的各區域文化。雖然對于長安文化的研究千百年來并未間斷,但以地緣關注為重點創設長安學學科,是頗具前瞻性和創新性的。
他說:“作為千年故都,長安的文化一度具有主流文化的特征,其研究對于構筑民族精神家園有著很好的借鑒作用。《長安學叢書》中另有十二卷即將問世,這展示了海內外長安學研究的豐碩成果,也體現出當代陜西學界銳意進取、勇于創新的愿念,必將使文化學術界對中華文明研究的深廣拓展更加充滿信心。”
陜西省文史館館長、長安學研究中心主任李炳武說,陜西省文史館2005年正式提出創設長安學,對歷史上影響中華民族乃至世界范圍內的精神文化特質進行研究。《長安學叢書》已為海內外各領域關注長安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提供了學術平臺,希望其會對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建設,起到積極的借鑒和有益的促進作用。
編輯:肖亭 黃煜瑜 來源:新華網陜西頻道(記者 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