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11月1日,發生在南寧市的一起嚴重燃氣泄露事故引起了有關部門高度重視。11月3日,全區燃氣管理工作會議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后,對因損害地下燃氣管線安全造成重大事故和惡劣影響的,屬區內企業的施工單位、監理單位都將被降低資質或直接吊銷資質。
野蠻施工
讓燃氣管道很“受傷”
11月1日下午,南寧市長湖路長園路口一建筑工地施工時,鉤機挖斷燃氣管道,造成燃氣泄露事故(詳見本報11月2日1版、8版)。
記者獲悉,今年以來,我區已經發生了多起因施工挖破燃氣管道事故,僅南寧、柳州、桂林和北海4個城市,就發生了19起。其中,柳州市發生6起,北海市發生7起,桂林市發生1起,南寧市發生5起。
據介紹,按照有關燃氣管道管理的法律法規,施工單位在作業前,要向燃氣公司了解地下燃氣管道的確切走向及深埋情況,在管道兩側的安全間距范圍內嚴禁采用大型機械施工。但施工單位不按規定操作,最終導致燃氣管道頻頻被挖損。
會議上,自治區建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些事故都因報警及時、搶險處置得當,未引發著火、爆炸或人員傷亡等惡性事故。但管道破壞造成燃氣大量泄漏,給管網生產運行管理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同時嚴重危及社會公共安全。
挖破管道
到底是誰大意了
燃氣管道設施頻頻被挖壞,不但嚴重影響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也給百姓的生活安全帶來了極大隱患。采訪中,有市民質疑,施工單位在施工前,應該多方了解當地的已有設施建設,盡量取得多方部門的配合,怎么能夠想挖就挖?對此問題,燃氣公司方面認為,這是由于處罰力度有限等原因,才使得第三方損壞燃氣管道事故頻頻發生。
在昨日的會議上,自治區建設廳副廳長周衛向全區燃氣行業管理部門負責人敲響了警鐘。他認為,南寧市11月1日下午發生的燃氣管道被挖泄漏事故充分暴露出,在城建檔案管理、市政道路的開挖審批、現場施工的監管等環節的銜接上,還存在不少漏洞。特別是市政道路開挖的行政許可審批和燃氣管道保護范圍內施工保護協議的落實嚴重脫節,相互之間的溝通協調不足,讓一些施工單位進行野蠻施工有了可乘之機。
敲響警鐘
保護城市管線須多方協調
據統計,目前廣西共有城鎮燃氣儲存設施場站267處,鋪設城鎮燃氣管道累計超過3000公里,燃氣企業250余家,燃氣用戶超過300萬戶,城鎮氣化率達80%以上。今后,該如何確保城市燃氣管道不再因野蠻施工“受傷”?
自治區建設廳要求,除了在一些市組織專項整改,還將出重拳加強城市燃氣安全管理。對損害地下燃氣管線安全造成危害的有關行為,將嚴格追究有關單位和個人的責任;對造成重大事故和惡劣影響的施工、監理單位,區內企業要降低資質直至吊銷資質,區外企業要限制其在廣西市場投標資格直至逐出廣西市場。
周衛要求,各級建設職能管理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嚴格執行城市燃氣管理的法規和部門規范性文件,努力建立燃氣安全生產和安全運營的長效機制。城市規劃區內的新建、改擴建項目,在進行工程設計之前,建設單位必須到當地城建檔案管理機構查詢并取得項目選址區域的地下管線現狀資料。對涉及挖掘道路的建設項目特別是地下管線項目,建設部門在核發施工許可證時,必須要求提交既有地下管線的安全監護方案和相關責任的落實措施。否則,規劃、建設部門一律不得受理。
建設單位組織道路施工前,必須請燃氣企業將現有管線的分布、走向、埋深和位置向施工、監理單位進行技術交底,制定周密的管線安全防護措施。同時,燃氣企業要及時、定期地開展現有燃氣管道的巡查,保護、增補燃氣管道的地面標識,并將有關更新資料及時報送所在地城建檔案管理機構和燃氣行政主管部門,為社會查詢提供方便、準確的信息服務。
編輯:寧波 來源:南國早報(徐慶成 陳熹 寧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