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昨日(23日),在鄭州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評審會上,專家們實地查看了鄭州容易堵車的路面和路段,分析出鄭州堵車的原因,并在評審會上對《鄭州市城市綜合交通近期建設規劃》進行了論證,原則上通過該規劃,還就如何緩解綠城交通擁堵提出強化管理建議。
找堵因
鄭州為何交通擁堵:六大癥狀“作怪”
堵車,已讓鄭州人習以為常。
鄭州為何老是塞車?昨日,《鄭州市城市綜合交通近期建設規劃》羅列出鄭州交通擁堵的“6大癥狀”,與會的專家、代表們認為“很準確、很客觀”。
一是市區車、路供需矛盾日益加劇。截至目前,鄭州市(含各郊縣市)機動車保有量已突破130萬臺,僅市區內的機動車保有量就有70萬臺。也就是說,市區內的機動車保有量占到全市機動車保有量的一半以上。今年前10個月新增機動車13.6萬多臺,最多一天入戶1169臺,平均一天600多臺,與2008年同比增長36%,按照目前的增幅,今年新入戶機動車將突破15萬輛,這些新入戶車輛如果首尾相連停放,將達到670多公里,相當于鄭州至北京的距離。同時,市區還保有60多萬輛電動車、360多萬輛自行車。
二是市政工程施工影響很大。軌道交通1號線、科學大道西三環立交、航海路(未來路—中州大道)、建設西路精品街改造等一批項目的陸續開工建設,且主要集中在市區,使原本就很緊張的道路資源顯得更加稀缺,對交通組織與疏導造成了諸多困難,交通擁堵隨之加劇。
三是停車位供給嚴重不足。按照國家標準,百輛汽車停車位需要達到35-45個,鄭州至少需要20余萬個停車位,目前鄭州市區共有機動車停車場2489個,僅有停車位12.3萬個,缺口10萬多個。
四是交通事故造成通行不暢。目前,市區主干道的交通流已基本處于飽和狀態,一旦出現交通意外,幾分鐘就會出現通行不暢的情況。盡管交警部門實施了輕微交通事故快速處理辦法,但平均每天800多起的交通事故中,仍有20%需要使用一般程序處理,現場的撤離需要15分鐘左右,有的重大事故則需要更長時間,這樣僅交通事故就造成每天有160多個交通擁堵點。
五是大型活動和重大節日吸引大量外地車流、人流進入。今年進入9月份以來,鄭州市舉辦了46起大型活動和重要會議,有各種研討會、洽談會、演唱會、交易會、中超聯賽等。每逢中秋節、春節等重大節日,探親流、學生流、民工流、旅游流、公務流等人口流動現象大幅增加,外地進出綠城的車輛增長顯著,日均進出綠城的車輛比往常上升537%。
六是交通參與者守法意識淡薄。一方面是所謂的“特權車”,部分黨政機關、執法部門以及軍警車闖信號、闖禁行、亂變道、亂鳴笛,擾亂正常交通秩序;另一方面是非機動車、行人“大軍”不懂交通法規,不熟悉交通標志,不服從交警管理,翻護欄、穿馬路、橫跑豎行,嚴重影響道路通行能力。
治堵方
交警支隊建議:“智能化”能盤活鄭州交通
在昨日的評審會上,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支隊長常志軍向與會專家提出:鄭州市擬將實行“智能化”交通管理。
常志軍說,上海、北京等十多個大中城市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便開展了智能化交通管理,帶來的效益已遠遠超出當初的投資設想。
“而目前,鄭州市城市交通指揮中心功能不完善,特別是區域性的交通誘導、指揮系統等應用較少。全市燈控路口有400多處,只有200多處實現了聯網控制,近一半的信號機為單點信號機,聯網信號機僅達50%,形不成線控和面控。”常志軍建議,鄭州擬將通過以下10個系統的建立,來緩解交通壓力:
1.智能交通信號控制系統:該功能主要是自動協調和控制區域內交通信號燈的配時方案,均衡路網內交通流運行,使停車次數、延誤時間及環境污染等,減至最小。
2.監控系統:能直觀地反映道路交通信息與交通狀況,為預防和疏導交通擁堵、及時響應交通突發事件等提供線索。
3.電子警察系統:對城市路口的闖紅燈、逆行等交通違法行為進行自動抓捕和違法處理。
4.智能卡口系統:具有號牌識別、記錄機動車行駛軌跡、嫌疑車報警等功能,為及時偵破刑事案件、交通事故逃逸等提供重要的信息和證據。
5.可變信息誘導系統:將原有的13塊西班牙可變信息板更新,并在市區主要路口和路段以及高架道路上,增設50塊可變信息板或光帶板,通過流量采集系統,實時發布路況信息等內容,為駕駛員提供出行道路選擇。
6.停車場管理系統及停車誘導系統:主要建立在已建停車場信息管理系統的基礎上,對外發布區域內各個停車場的車位信息。
7.交通組織優化與仿真系統:通過系統強大的交通數據處理能力和豐富的路網編輯功能,直觀地表現交通流、信號控制以及路網的綜合服務水平,并通過各種流量數據的采集,對將要實施的交通組織方案及信號控制方案進行仿真,確實有效果的方案進行實施。
8.GIS交通地理信息系統:是公安交通智能控制系統的重要支撐和信息發布載體,通過GIS平臺,將交通指揮控制過程中各種與地點相關聯的信息,進行可視化處理,從而為指揮人員提供簡潔、直觀的可視化信息界面。
9.警力GPS監控調度系統:便于指揮中心全面掌握及調度警力,并可用于特種車輛的監控、車輛防盜搶、交通誘導及車輛導航等。
10.指揮調度中心建設:集前9個系統為統一的指揮調度平臺。實現對全市交通態勢的監視、交通事件的指揮調度。并通過指揮調度中心與電視臺、電臺等新聞媒體結合,及時發布各項交通信息,為改善交通狀況提供決策依據。
評審結果
該規劃原則上通過
經過一天的評審,專家組對該規劃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見,最終原則上通過了該規劃,明確了鄭州市的遠期和近期的建設重點。
專家們認為,鄭州市作為全國第一人口大省的省會,面臨城市化的重大壓力和機遇,鄭州市新一輪總體規劃的修編和鄭州新區、鄭汴一體化的啟動,為城市發展提供了重大發展機遇,同時也給城市交通發展提出了新的課題。
“按照該規劃,怎么體現鄭州城市周邊土地布局的調整?”、“在發展常規交通和軌道交通的同時,交警怎么定位,又如何發揮公交優先的優勢?”、“鄭州城際交通的方案早已提出,如今進展如何?”評審會上,13位國內知名專家分別就各自關心的話題,一一向規劃設計人員進行詳細質疑,后者則認真予以回答。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王文超和市長趙建才一直在旁聽。
最終,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該規劃若經過不斷細化、不斷完善而實施后,鄭州市將會建成“市內外道路網絡銜接良好、內外交通組織有序、結構合理、高效便捷”的立體化現代大城市交通體系,全面提升交通基礎設施綜合服務能力。
此外,專家組還說,鄭州市先后多次邀請專家來評審鄭州交通,政府部門的這種務實的做法,也給兄弟城市提供了學習和借鑒的機會。
專家建議
鄭州比較適合“運六歇一”
“鄭州市的車輛增速太快,市區街頭上的車輛也太多了。”昨日,與會專家們認為:“運六歇一”比較適合鄭州。
專家們建議,日常時間機動車按尾號限行,實施“運六歇一”。涉及各級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的公務用車,繼續按車牌尾號每周停駛一天(法定節假日和公休日除外),范圍為鄭州市建成區域內的道路。
會上,專家們還提出另外3條強化管理的建議:
一是大型活動開始前的3~4天布展期和大型活動期間內、節假日(中秋、春節)前15天內實施機動車單雙號限行。
二是集中開展三輪摩托車取締整治工作,加強對三輪摩托車的治理。
三是對現有的停車位實行區域差別并計時收費。
編輯:寧波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