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我發自內心地感謝楊叔叔,感謝你的資助。我知道我的家庭很貧困。因為貧困,磨練了我的身心和意志,使我倍加珍惜今天的生活。同時我覺得社會對我來說是公平的,許多好心人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讓我順利成長。我一定會盡自己的努力,用行動來回報社會,回報關心幫助我的人。”四川宜賓縣二中高一三十班學生周安琴飽含著感激的淚花從“全國優秀農民工”楊保清的手中接過資助的第一筆款項3000元。
“請相信我,我一定會盡最大的努力,對得起你們的幫助,對得起自己的父母。”對年僅17歲的周安琴來說,太多的感動,鞭策著她發奮圖強。
周安琴是宜賓縣李場鎮祥灣村人。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讓她的父親雙腿和手一天比一天腫的厲害,連走路也成問題,會編藤椅貼補一下家用的他因為風濕病而心有余力不足。而母親自幼便有一條腿殘疾,生活中的勞作又讓她失去了一只手的手指。殘疾雙親的家庭,養豬便成了家里的唯一來源。家庭的貧苦,讓周安琴成績很好的哥哥含淚告別學校,到深圳打工供妹妹周安琴讀書。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周安琴用幼小的肩膀支撐起貧困的家,周末、假日,種莊稼,毫不含糊。在學校讀書,刻苦努力,成績在班里名列第四,在2000多人的整個年級也是名列前茅。
班主任老師陳曉梅介紹,“周安琴是品學兼優的學生。因為家庭貧困,初中畢業就回家種地了。我們學校去把她接來,為她免去了所有學費。但生活常常沒有著落,吃了上頓無下頓。前幾天哭著對我說,她不打算讀書了。我好不容易才留住。這樣的學生不讀書太可惜了。現在好了,有了楊保清的幫助,她的生活有著落了,終于可以完成高中的學業了。”
據了解,周安琴是“全國優秀農民工”楊保清資助的第六個學生。在周安琴三年的高中生涯中,楊保清將分三次資助她10000萬幫助她完成學業。除資助學生外,楊保清還捐資修建了高縣月江鎮瓦堆村村小教學樓,為宜賓縣育才路小學七十多個班安上了價值25000元的200多幅窗簾,又為學校安裝了4個籃球架和2臺大5P空調,捐贈了籃球服裝100套。
“我小時候就因家窮上不起學,所以特別羨慕讀書,我要以微薄之力讓他們能好好學習,用知識回報社會,建設家鄉。”談起資助周安琴的動機,楊保清真誠地說。
編輯:肖亭 來源:中國日報四川記者站(記者 王巍 四川宜賓縣委宣傳部 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