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29日上午天氣微寒,四川汶川縣安置房一期小區里卻充滿了歡聲笑語。廣州市援建工作組舉辦的安置房開放日活動,吸引了2000多名群眾前來看看即將入住的新房。
9棟一單元5樓,60歲的老司機趙德水樂得合不攏嘴,他一家十口人分到三套房子,每套至少80平方米?!耙郧暗姆孔?,地震后地板都裂開了,兒女也不住附近,”老趙說,安居房建好之前還挺懷念老房,現在親自走走才感到新小區的好處,“房子質量好、安靜、綠化好,還有保安,一大家人能住一個小區,我們沒其他要求了,感謝廣東!”
“以人為本,民生優先,這是廣東援建汶川的基本原則,而在城鎮居民住房的建設,我們始終堅持四個‘堅持’”廣東援建汶川工作組項目部負責人說。
——堅持以住房實物安置為主。為有效迅速解決城鎮居民住房問題,確保居者有其屋,住房重建以實物安置為主,全縣統一規劃集中建設,并主要采用廣東交鑰匙方式實施。在住房類型上,兼顧多種用途。其中:安居安置房4308套(含拆遷安置房793套),總建筑面積38.92萬平方米;教育衛生職工周轉房463套,總建筑面積1.62萬平方米;廉租房880套,總建筑面積4.4萬平方米。所有新建城鎮居民住房,由汶川縣制定辦法,統一分配。
——堅持重點鎮居民住房優先。新建安居安置房主要集中在城鎮居民相對密集的威州鎮、水磨鎮、映秀鎮和漩口鎮,并根據城鎮人口戶數,合理確定新建規模。其中:威州鎮3086套,總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總投資8.56億元;水磨鎮350套,建筑面積4萬平方米,總投資1.23億元;映秀鎮608套,建筑面積5.24萬平方米,總投資1.52億元;漩口鎮264套,1.68萬平方米,總投資4956萬元。
——堅持不同類型住房區別對待。按照國家《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城鄉住房建設專項規劃》,結合汶川縣實際情況,科學確定各類住房建設標準,其中安居房按戶均70平方米建設,拆遷安置房按戶均86平方米建設,廉租房按套均50平方米建設。
——堅持新建和維修加固并重。在加快新建城鎮居民住房的同時,對縣城5074套需要維修加固的居民住房,逐棟進行結構安全鑒定,制定維修加固方案,整飾風貌,使一棟棟舊住房不僅結構安全,而且換上了新顏。
據了解,汶川縣縣震前共有城鎮居民住房11366戶,總建筑面積83.4萬平方米。震后,經安全鑒定,全縣需維修加固城鎮居民住房5495戶,48.18萬平方米;需重建4487戶,35.02萬平方米。為加快城鎮居民住房重建,廣東共安排援建資金13.89億元,其中9260萬元用于5074套住房維修加固,總建筑面積45.17萬平方米;12.96億元用于新建各類住房5651套(含拆遷安置房、周轉房和廉租房),總建筑面積44.94萬平方米。
威州的群眾已切實感受到生活的變化,居民李雪源深有體會:“這幾天我們都在準備搬家,搞幾天就可以入住陽光家園了,結束在外流浪的生活。”帳篷、板房、租房,地震后,李雪源一家四易其居,幾天后便可以搬進新家,這令他萬分興奮。
年底,像李雪源一樣搬進新家的還有很多很多。據了解,截至2009年11月底,已建成城鎮居民住房(含周轉房)項目23項,已完成投資7.69億元;共建成3127套,總建筑面積23.70萬平方米。除映秀鎮外,到2009年底,將全面完成城鎮居民住房建設任務。
編輯:肖亭 來源:中國日報四川記者站(記者 王巍 汶川縣縣委宣傳部 鐘美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