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分析研究2010年經濟工作時指出,明年保持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不少有利條件,但也面臨不少困難和矛盾。那么,我們應如何判斷當前經濟形勢?今后一段時期的發展方向是什么?日前,來自國內經濟學界的著名專家——厲以寧、劉世錦、李揚、胡鞍鋼等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就此進行了深入分析。
他們普遍認為,當前,中國經濟正處在一個企穩向好的關鍵時期。下一步,應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抓住有利時機部署和推動重要領域改革,推動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不斷進步。
企穩回升態勢確立但尚不牢固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回升向好趨勢不斷鞏固,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實現經濟增長8%的預期目標已沒有懸念。
劉世錦認為,近期影響經濟企穩回升的主要因素,可以概括為“兩個接替”,第一個接替是指政府刺激計劃特別是政府投資接替短期內大幅下降的外需,第二個接替是指市場驅動的投資和消費接替帶動效應下降的政府投資。三季度以來,第二個接替的趨向正在得到加強,市場驅動的投資開始跟進,汽車和房地產兩大龍頭產業有積極表現,消費增長也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企穩回升態勢基本確立,但基礎尚不牢固,或者說還相當脆弱。”劉世錦話鋒一轉,“從國際上看,實體經濟仍在下滑之中,將在中長期對我國外需空間形成結構性制約。從國內看,社會實體經濟投資剛開始回升,信心還不穩定;消費增長有政策支持的因素,隨著時間推移,就業和收入下降對消費的負面影響可能以某種方式表現出來。”
厲以寧也認為:“經濟回升基礎目前還不鞏固。”
“危機最壞的時候過去了,但是很難有把握地說復蘇時代到了,從遏制下滑到真正走向健康的復蘇之路還有一段路程。”李揚深有同感。
經濟學家們普遍認為,對當前經濟形勢要有全面、準確的判斷,對下一步經濟回升和持續增長的困難和復雜性要有足夠估計。
未來經濟增長仍具巨大潛力
談到明年乃至今后幾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經濟學家們還是相當樂觀。
“對我國今后的經濟增長應當是有信心的。”厲以寧認為,提高城鎮化的持續投資將起到長期帶動經濟增長的作用,我國的經濟增長率在未來一個較長時期以內可以連續保持在7%到8%較高的水平上。
胡鞍鋼認為,中國仍處在經濟起飛階段,未來經濟增長仍具有巨大發展潛力,仍可以保持長期高增長。
劉世錦同樣認為,中國經濟運行可能進入周期上升階段,今后十年仍有保持7%左右增長速度的潛力。他說,從1995年以來的經驗看,中國經濟周期運行從谷值到下一輪峰值平均持續時間在20個月以上。本輪周期的谷值已在2009年一季度出現,經濟開始進入回升階段。
“適度的經濟增長率應在8%到9%之間,而一旦超過10%,不僅各方面繃得很緊,偏離了健康、穩定發展的道路,而且難以為繼。”胡鞍鋼指出,經濟增長率不是越高越好,它有一個適度增長空間,其上限就是資源供給約束、環境質量約束、生態承載約束和氣候變化約束。
把更多精力放到“調結構”上來
在“保增長”比較有把握的前提下,經濟學家們認為,明年應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調結構”上來。
劉世錦指出,當經濟大幅下滑趨勢得到抑制并轉入企穩回升通道后,投資過快增長的負面作用將會更多顯露出來,進而加劇本已存在的周期性、結構性產能過剩。因此,如何調整投資結構,使資金更多地進入最終需求而非中間需求環節,如何使消費增長的“慢變量”適當快一點,增加其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都是需要下一步重點考慮和解決的問題。
李揚認為:“眼下,我們從政策的層面來看,特別需要做的是,通過優化投資結構優化經濟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
他指出,迄今為止,中國經濟回升主要還是依賴政府和大型國企固定資產投資拉動。今后,在投資領域必須發揮民營企業的主導作用。當前,民間投資難以跟進,直接原因是國內外市場需求不足,但是金融體系的束縛,非競爭性市場準入條件的限制,基礎產業和基礎部門的壟斷都是非常重要的體制原因。這些問題必須盡快研究解決。
胡鞍鋼則更強調產業結構的調整。他建議應提高三個“比重”:一是不斷提高服務業產值占GDP比重,二是不斷提高服務業占就業比重,三是不斷提高服務貿易占總貿易比重,大力發展旅游業、交通運輸業和金融保險業。
胡鞍鋼還提出了未來經濟發展的“綠貓”模式:“中國若能把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黑貓’模式變成‘綠貓’模式,積極推行環保、節約資源,東方巨龍的崛起將能深刻地改變自己和世界,并重新塑造我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