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臨近午夜,位于廣西東南部的玉林城內,街道上行人、車輛依然川流不息。靜靜流淌的南流江的江畔,大批店鋪門庭若市,喧囂不已。
隔江而望,巨大的蛋形國際會展中心矗立在夜色中,這是玉林中小企業商機博覽會的舉辦地,如今已經成為這個城市孵化商機的顯著標志。種種跡象表明,“嶺南都會”正在努力再現昔日商業繁盛景象。
玉林人善于經商,古有盛名,早在唐宋時期,便有“嶺南都會”之美譽,史書清《郁林州志》記載當時“夫郁林由嶺以南亦一都會……巨商富賈于此聚居”。
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中小企業云集的玉林已成為華南地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玉林人則成為聰明能干、會賺錢的代名詞,而玉林也是廣西最具商業氣質的城市。
十幾年前玉林農家婦女龐富英開設了一個皮革小作坊,如今已變成廣西最大的制革企業,年產值超過3億元。作為玉林富英制革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龐富英信心十足地告訴記者,“我們未來目標就是把富英制革做成全球制革業一個知名品牌。”
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末的玉林市中藥材市場,常年有上千業主進駐并吸引數十萬海內外采購商,被稱為中國三大中藥市場之一,如今正在加快現代化改造。廣西玉林銀豐國際中藥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存明透露,新建設的中藥港將致力打造名副其實的中國“南方藥都”。
曾經主政玉林的現任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高雄把玉林的商業精神概括為一種“扁擔精神”。他說,“扁擔精神”的精髓是拼搏向上、吃苦耐勞、勤儉節約、務實興業,不以善小而不為,善于把握機會。
統計顯示,目前玉林市擁有中小企業1.89萬多家,占全市企業總數的99%以上,中小企業創造的終端產品和服務價值占全市GDP比重超過70%,有近40萬人在中小企業就業。
從昔日的家庭作坊,到如今的連片廠區和高樓商廈,玉林商貿業正在逐漸壯大。從古代的冶銅、冶鐵、販鹽、編織到現代的水泥、陶瓷、機械、皮革服裝、中藥材、電子等,玉林的商業既有傳承,更有特色。
2004年11月,玉林借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廣西南寧舉辦之際,同期在玉林舉辦了“中小企業商機博覽會”。在今年舉行的第六屆博覽會上,來自海內外300多家企業參展,貿易成交額121.5億元,比上屆增長22.7%。
這些年來,“玉柴機器”、“玉林制藥”、“三環陶瓷”、“南方食品”等一系列品牌在市場打響;中國最大的內燃機制造基地,全國最大的日用陶瓷企業,廣西最大皮革出口基地逐漸崛起;玉林更贏得了“中國動力之城”、“中國編織之鄉”、“世界褲子之都”等贊譽。
按照規劃,進一步發展現代商貿物流將成為玉林未來發展的支柱產業。玉林市委書記金湘軍表示:“玉林‘嶺南都會’的優勢只能發揮、加強,絕不容許在我們手中喪失。要把玉林的比較優勢、集聚優勢凸顯出來,再造玉林‘嶺南都會’優勢。”
來源:新華網(記者 張周來)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