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收音機在云南廣播博物館落成(胡洪江 攝)
中國日報網消息:12月9日,由云南人民廣播電臺創意、廣東德生通用電器制造有限公司設計、制造的超大型收音機在云南廣播博物館落成。該臺收音機為中國最大的收音機,型號CR1100,呈黑色,造型簡潔、穩重、大氣,猶如一件廣播大型雕塑, 矗立在云南人民廣播電臺門廳中央,成為展示云南廣播博物光風采的又一張特色的新名片。該臺收音機的建成,對傳承廣播文化,推動云南電臺建設全國一流強臺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該臺收音機長4.3米、高2.48米、厚度達1.04米,大旋鈕直徑0.56米,喇叭外圈直徑1.82米,顯示屏幕場1.26米、寬0.56米。目前,能夠收聽到云南新聞廣播(FM105.8)、交通之聲(FM91.8)、音樂廣播(FM97)、少兒廣播(FM101.7)等十多套調頻廣播節目。
該臺收音機存放于云南廣播博物館。云南廣播博物館是我國首家廣播文化專題博物館,于2006年8月8日組建,2006年9月6日展出了部分實物,是紀念廣播100周年的標志性博物館,是集廣播歷程展覽、聲音技術博覽、收音機精品收藏和廣播文化、教育、研究、交流為一體的廣播博物館。博物館內整個展覽分為“百年滄桑”、“封塵記憶”、“收音世界”、“歲月留聲”、“云南歷程”、“領袖與廣播”六個部分。目前,廣播播博物館收藏有各個時期廣播實物和聲音資料近5.2萬多件及15萬余首歌曲。博物館以歷史的空間為陳列線索,通過實物、圖片、場景、聲像和現代多媒體陳列手法,以別出心裁的立體詮釋,大眾化廣播語言解讀,共同構成聲媒藝術的多彩畫卷,形成廣播發展都有的新亮點。
2009年11月,以“用廣播的歷史告訴廣播的未來”為主題的云南廣播博物館,入選影響中國廣播電視進程60年的60件大事。
云南人民廣播電臺臺長覃信剛告訴記者,云南廣播博物館要收藏廣播100多年的歷史文化,但這不是目的。目的是要通過博物館的建設,提升廣播文化,并讓廣播博物館成為受眾生活的一部分。廣播文化,對于廣播人來說是精神之根,對于電臺來講,則是活力之魂。云南廣播人有著深厚的廣播文化情結,其鑒賞能力、判斷能力、創新能力都具備了辦好廣播博物館的條件。云南廣播博物館的建設,其立意和初衷就是保護和研究廣播歷史文化,展出廣播歷史精品,弘揚廣播文化,提升廣播媒體的影響力,使云南人民廣播電臺融入廣播行業的最前沿。
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記者 李映青 Angelia)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