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工業區設立,橫琴校區獲批,區域合作加強……中央政府想盡辦法為澳門“開天辟地”。澳門的未來已納入國家發展的整體戰略中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的教授張澤珣女士多年來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夠“開辟一間雕塑教室”。隨著國務院正式批復《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她的愿望終于可以實現了。
根據國務院批復,澳門大學將在屬于珠海管轄的橫琴島上擁有1.09平方公里的新校區。這一面積,是澳門大學現有面積的21.8倍。
目前,澳門大學新校區的規劃已經展開。新校區落成后,張澤珣這位天津“泥人張”彩塑的第五代傳人將不僅擁有一間寬敞、明亮的雕塑教室,而且一個嶄新的藝術學院將在這里掛牌成立。
澳門被稱為“海風吹來的小島”,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城市要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狹小的空間是一大障礙。
回歸10年來,破解澳門土地匱乏的難題一直在國家的通盤考慮之中。
2003年12月,國務院批準的珠澳跨境工業區正式成立。這個填海而成的中國首個跨境工業區,享受“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稅收政策及專用口岸”三重特殊政策。
對于這個“前院在澳門,后院在珠海”的跨境工業區,澳門商人雷先生這樣解釋:利用珠海勞動力和土地成本低廉的優勢,澳門企業將生產環節中勞動密集型的工序放在珠海園區,而將成品環節放在澳門園區。這樣,跨境工業區就能把澳門的原產地優勢同珠海的低成本優勢結合起來。澳門的中小企業將由此降低成本、打開銷路。
不久前,國務院專門批復了澳門填海造地361.65公頃,如此規模將使澳門陸地面積擴大一成多。澳門各界對此喜訊歡呼雀躍,并表示這是中央對澳門可持續發展與居民綜合生活質量提升的高度重視和極大關懷。
在國家“十一五”規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等國家重要發展藍圖中,澳門的未來早已與珠海、香港等重要的經濟活躍區連為一體,與祖國未來的發展血脈相融。
澳門歌手黃偉麟創作的歌曲《澳門我家》表達了這樣的意思:有祖國做后盾,澳門沒什么好害怕。這不正是淳樸的澳門市民10年來對祖國最切身的感受嗎?
來源:新華網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