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欣賞著美麗的陽宗海風景,好像一路的勞累也減半了。人說看美女養眼,我們這是看美景減累。不知不覺中我們到了可保村,一進村,我們就看到了三個老人。她們都是可保村火車站的鐵路職工家屬,年紀最大的都86歲了,她們一輩子都生活在這個村子里,見證了這條鐵路的歷史。如今他們的侄女也都在這條鐵路上工作。因為平常除了裝貨的工人,這村子很少有外人來,看到我們這全副武裝既像旅游者又像是記者,她們都很好奇的問我們是干什么的,我們就告訴他們是考察工作者。費宣問她們以前有沒有看到過外國人,她們說:“哦!洋老咪,小時候,我們這里有很多法國的洋老咪。洋老咪都很有禮貌,對小孩子特別好。”這時候,我才恍然大悟過來,原來昆明話里的“洋老咪”是出自滇越鐵路,在滇越鐵路修建時,村民們看到很多法國人,都稱他們為“洋老咪”。如今大多數老人都很關心這條鐵路都在問:“是不是這條鐵路要拆除了。”我們笑笑說:“不會的,我們只是來考察,這鐵路不僅不會拆,而且會成為世界遺產。”雖然他們不明白這世界遺產是什么意思,可是知道不會拆除鐵路都很高興,可以看得出他們對這條鐵路有著特別的情懷。

三位住在可保村的老人見證了可保村站的繁榮景象
據當地人說,當時滇越鐵路修到陽宗海岸邊時,設計的路線直接就上到七甸這個地方,然而這個坡度很陡,即便鐵路鋪起來,火車也上不去。所以法國人當時就發電報回國內,反應說要修建的鐵路線路找不到了。隔了一段時間法國那邊回了信,實際就是方蘇雅當年答復的:你們找一個叫作火把村的地方去試一試。于是修建人員就在周圍到處尋找,可就是找不到火把村。最后從譯名中才發現,方蘇雅可能說的是可保村。于是繞到可保村的后面,對這段線路進行勘察,發現這個坡度,火車正好可以攀爬上去,于是就確定了這段線路。鐵路也因此多繞了3.8公里。而離可保村20公里的地方有一個可保煤礦,這個煤礦的煤質非常好,叫做無煙煤,當地人稱為烏金煤,這個煤實際就是后來滇越鐵路機車所大量使用的上等煤。這種煤燒過后都成灰了,而不會結成塊狀堵住火車爐膛。若是沒有燒盡的煤,用水撲滅后還可以再用。在當時,煤礦的每個工人每天都要裝4車皮煤,但每人每天的工資就只有5斤大米。
到了可保村火車車站,我們也像往常一樣拿出旗幟讓站長給蓋上站戳。當我們問到能否在他們這里住的時,他們很抱歉說是這個車站太小了,沒有旅店能住的。當時我們又冷又餓,這里的車站又不能搭帳篷。我們想到這里離宜良挺近的,我和費宣都給我們各自的朋友打電話。我的好朋友頓云和費宣的朋友-宜良地礦部門的王有德都開車趕來接我們,他們安排我們住在宜良的大酒店里,他們還帶著自己的朋友來看我們,特別是王有德,他帶著地礦部門的同事都過來和我們見面,非常之熱情。明天他們又要把我們送回可保村站,我們就繼續前進。
沿途走下來,腳踝比第一天痛的多,我們每天都機械式的在枕木上行走,遠遠聽到火車的鳴叫,我們趕緊躲到一邊。有時候,路基旁有一條窄窄的路剛好夠一個行走,有這么一條步行路對我們來說也是幸運的了。沿途,看到很多路標“禁止在鐵路上行走”,我們看了以后都在笑,不過我們不是一般的行走,我們也不會號召所有人來行走,那將影響到鐵路的正常運行,也會危及愛好者的生命安全。近兩天,有很多身邊的朋友還有一些網友們紛紛都要求加入我們的徒步隊伍,但是我們都婉言拒絕了。我們的很多朋友都表示會在恰當的時候開著車來追我們,他們可能會在紅河州那段來陪我們走走。他們也想體驗一下這世界獨一無二的旅行方式,而且是帶有考察的旅行,不是一般的游山玩水,注重的是一種人文的考察。
(作者:金飛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