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小雪又一年。回首2009年的二手房市場,從其年度交易數量和價格來看,似乎證明了其更為理性而敏感的市場特征。但每一次對于國家政策調整及時積極的回應,則又體現了“政策市”的變動規律。
房價上漲太快,很多業主收完定金后發現房價又漲了,寧愿按約定承擔違約責任
家住天津市紅橋區的劉貴銘近期著實有些苦惱。辛苦攢了幾年錢,想在明年結婚前買套新房作為婚房,但自下半年以來,眼瞅著新房價格像坐上火箭一個勁往上躥,著急上火之余,便把目光盯上二手房,主要是圖地段和配套好。沒想到,賣方愣是主動毀約、甘做“惡人”,多掏違約金也要提高要價。
像小劉這樣,賣方寧愿按約定承擔違約責任而提高房價的情況不在少數。很多業主收完定金后發現房價又漲了,要求加價,甚至干脆不出售了,等房價漲得更高時再出售。究其原因,就在于房價上漲太快。
中原地產三級市場部區域總監朱慶江向記者大致描述了2009年二手房市“路線圖”。第一季度,受國內外經濟環境和新建住宅市場低迷的影響,全國的二手市場也十分萎靡,但總體情況要好于新房。當時,市場以剛性需求為主,比如婚房、學區房、拆遷安置房、外來人員居住用房等,而且有許多是2008年持觀望情緒的群體。
進入第二季度,二手樓市快速回暖,由此改善型客戶介入。從交易數量來看,改善型與剛性需求大致是2比8。因回暖速度太快,讓人“措手不及”,這20%的改善型客戶還有人處于觀望狀態。
8月份以后,二手房購買者的成分比例變為6比3比1,即剛性需求占60%,改善型占30%,另外10%為投資投機型,這個比例保持到年底。
年底樓市突然火爆,是由于優惠政策可能取消的“末班車效應”開始顯現,消費者希望“落袋為安”
一般來說,第四季度是樓市的傳統淡季,但今年年底各地樓市卻呈現超出預期的繁榮景象。北京、天津、杭州等地二手住宅成交量、成交價格紛紛創出歷史新高。二手住宅突然火爆的主要原因是年底臨近,樓市優惠政策可能取消的“末班車效應”開始顯現,“落袋為安”的心態讓二手房交易聚集了很多人氣。
12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個人住房轉讓營業稅征免時限由2年恢復到5年”。這引發了正在準備進行二手房交易雙方的極大關注。通過我愛我家各門店的反饋,在營業稅政策調整消息公布前后的一周內,咨詢量較平時增長四成,交易量也增長三成多。買賣雙方均加快腳步,希望趕上政策到期前的“末班車”。
綜合來看,有利于成交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政策不確定,在滿足條件的情況下,賣家的營業稅減免,買家的貸款利率優惠、契稅折扣,共占購房成本的11%左右。優惠政策的取消,對購房者的購房預算影響較大,故近期考慮購房的市民,加快了購房計劃,紛紛趕在年前成交。隨著稅費優惠即將到期,這種“政策性”成交量影響會在短時間內爆發后消失。
二是購房者的追漲心理。房價漲幅過快已是不爭的事實,大量有購房需求的市民以惶恐心態急切入市,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怕房價繼續瘋長,負擔不起。
憑借市場慣性,樓價不會很快進入下降通道,營業稅政策效應的周期性結果,可能將于明年二季度以后漸顯
回顧營業稅的歷次調整,二手房的量價始終隨著政策波動。2005年5月31日的“國八條”,2006年5月30日的“國六條”,2008年12月29日的“5轉2”,今年12月9日的“2轉5”,順此脈絡,可以看出政府對二手樓市的整體情況“了然在胸”和調控調整手段的熟練使用。
臨近年底,二手房“2轉5”新政出臺,必將使次新房交易稅費大增。由此看來,營業稅作為二手房交易特有的稅種之一,也是占比最大的一項稅種,其政策的從緊,中央政府的本意是抑制房地產市場中的投資投機行為,但“城門失火”不可避免的結果,將會殃及改善型購房的“池魚”。
應該說,二手房營業稅優惠的終止,是在大多數人意料之中的。但憑著2009年底市場火爆的慣性,2010年的二手樓價不會很快進入下降通道。政策效應的周期性結果,可能將會于明年二季度以后逐漸顯現。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王曄彪)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