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12月30日上午,陜西省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冬令和雙節期間困難群眾生活安排情況。
一是提高了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從2009年7月份起,陜西全省普遍提高了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城市低保每人每月增加低保金30元。到年底,全省納入城市低保37.6萬戶、85.6萬人,最高每人每月230元,最低每人每月160元,平均保障標準177元。農村低保最低限定保障標準由每人每年693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196元,全省納入農村低保58.6萬戶、206萬人。
二是及時下撥了困難群眾冬季取暖補助。12月以來,陜西省先后下撥困難群眾冬季取暖補助資金1.06多億元,為全省城市低保戶每戶補助260元,農村低保戶每戶補助100元,五保對象每人補助100元,有效緩解了貧困群眾冬季取暖困難問題。
三是提高了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從2009年1月1日起,全省農村五保供養最低限定標準由每人每年1640元(其中,現金不低于1440元/人年)提高到1856元/人年(其中,現金不低于1656元/人年)。截止12月底,全省共有農村五保對象11. 41萬人,全年共支出五保供養資金2.24多億元,其中省財政安排農村五保供養補助資金7460萬元。全省建成農村敬老院61所,對1.2萬名五保對象實行了集中供養。
四是城鄉醫療救助覆蓋范圍不斷擴大。2009年陜西省逐步將低保對象以外的低收入家庭納入了救助范圍。全年共下撥資金3.76億元,實施城鄉醫療救助335萬人次。在住院救助、日常救助、資助參合(參保)“三位一體”救助模式基礎上,積極探索了建立臨時救助、慈善援助為補充的“五位一體”救助模式。
五是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排。今年以來,陜西省先后發生干旱、暴雨洪澇、風雹、雪災和低溫冷凍、農作物病蟲害等多種自然災害,對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群眾生活造成較大影響。據統計,今年全省共有105個縣(區)1762萬人次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40人,緊急轉移安置7.08萬人;倒塌房屋2.17萬間,損壞房屋8.65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1551千公頃,絕收137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72.82億元。災情發生后,全省各級民政部門迅速啟動救災應急預案,妥善安排災區群眾基本生活。特別是11月9日—16日,我省遭受60年一遇的雪災后,緊急下發了《關于切實做好雪災救災工作的緊急通知》,省民政廳會同省財政廳緊急下撥救災資金2779萬元,向各地調撥救災棉衣被4萬件,支持災區解決好雪災困難群眾生活。12月17日,陜西省下撥冬春救災資金1.17億元(其中中央資金9700萬元,省財政配套2000萬元),主要用于解決受災群眾冬春期間口糧、衣被、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難。
六是優撫撫恤標準普遍提高,各項政策落實到位。陜西省共有優撫對象150多萬人,其中重點優撫對象25.1萬人。從2009年10月1日起,傷殘撫恤標準在去年的基礎上提高了15%,其它優撫對象的撫恤標準不同程度提高了15%—20%。在鄉退伍紅軍老戰士生活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1.57萬元提高到1.8萬元,年提高了2300元;紅軍失散人員生活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4680元提高到7820元,年提高了3140元;在鄉老復員軍人的生活補助標準在去年的270元基礎上每人每月增加70元;對在農村和城鎮無工作單位且家庭生活困難的參戰退役人員生活補助,在每人每月130元基礎上再增加70元。全年中、省共下撥優撫資金8.89億元,其中優撫醫療資金9149萬元,基本上解決了重點優撫對象的生活困難,緩解了醫療難壓力。
七是積極開展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據初步統計,2009年,全省各級救助管理站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1.49萬人次,其中救助流浪未成年人1332人次,救助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癡呆傻、肢體殘疾及其他行動不便者270人次。為改善救助對象受助環境,省政府還將救助管理站基礎設施建設列入“民生八大工程”,目前已下撥省級建設資金5000萬元,修建縣級救助管理站項目35個,為開展救助工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來源:中國日報陜西記者站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