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將大幅提高工資增長指導線 職工加薪在即
中國日報網消息:買肉1005元、蛋365元、蔬菜439元、副食1622元、糧油452元、煤氣652元,合計4535元。
——這是長沙電機廠退休工人鄒國清(化名)現在保留的一份賬單,記錄了他和老伴2007年全年的生活開銷。
鄒國清的記賬習慣始于2006年,當時,他是長沙市統計局的“城市調查記賬戶”(即城市住戶調查樣本戶,每年更換50%),那一年,他的生活開銷是:買肉756.9元、蛋273元、蔬菜404元、副食1135.8元、糧油501元,煤(氣)338元,合計3408.7元。
“一年下來超過33%。”早年干過財會工作的鄒國清,一口報出了其中的漲幅。但是,根據當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長沙市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當年僅上漲5.9%。
現行CPI存在的誤差與失真
長沙市統計局的入戶調查員老劉很委屈,類似鄒國清這樣關于CPI數據失真的抱怨,他聽過很多次。
“其實,數據都是從每家每戶抄來的,要造假,我也沒有那個膽啊。”老劉說,當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的數據,關于食品那一塊的漲幅是13.7%,關于食用油的漲幅是29.9%,但是,服裝啊、家電啊、手機、電腦什么的都在降價,結果,總指數就拉下去了。
12月21日至23日湖南省委經濟工作務虛會上,大家在討論“加大對低收入群體幫扶救助力度”的擬議政策時,話題一度集中到“CPI并不能完全和及時地反映低收入群體最敏感的基本生活品價格變動”上。因為,低收入群體對基本生活品價格的變化最為敏感,當物價上漲時,其生活水平會明顯下降。
省物價局局長龔秀松提到,現行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編制,是以城市居民平均消費水平為依據,但是,不同收入階層的城市居民,他們的消費結構是不一樣的。具體來看,多數城市居民的生活消費,除了基本生活消費外,還包括有發展的、享受的生活消費,比如,購買新家電、新手機、看電影等等;而城市低保對象的生活消費,主要是維持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消費。
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在起草會議報告時,注意到了一組來自市州的統計數據:最低收入住戶,食品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56.1%,也就是說,最低收入住戶要花56.1%的收入解決吃飯問題,而城市居民平均食品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是30.1%。兩個數據比照,前者要高出26個百分點。
編制低收入居民自己的CPI
既然現行CPI沒有真實反映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是不是可以編制一套更科學的指數?也就是說,在編制CPI指數之外,另外編制一個更準確、更及時反映城鎮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
省委經濟工作務虛會在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春賢的主持下,就此達成共識,并在這個基礎上提出:探索建立低收入居民生活補貼與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聯動機制。
這一設想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得到廣泛認同。
省民政廳廳長余長明說,現行低保人員的保障標準,是按照當地維持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費用,并適當考慮水電煤氣費用以及未成年人的義務教育費用確定的,一般情況下是一年一定。但是,一年之中,消費品價格在不斷波動。這也就導致這樣一個結果,政府對低保對象補貼標準的確定與調整,無法跟上消費品價格的波動。
余長明還透露了一個來自民政部最低生活保障司的消息,為準確了解困難群體的消費、支出情況,民政部目前正配合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等部門,開展城鎮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的試編工作。
入戶調查員老劉和退休工人鄒國清都很認同余長明的觀點。
老劉介紹,長沙2007年、2008年CPI分別上漲5.9%、6.3%,但是,食品指數一塊分別上漲13.7%和15.3%。在食品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下,如果不適時調高低保標準,就很難保證低保對象生活水平不因價格上漲而降低。
新聞鏈接
物價補貼機制應適時啟動 確保中低收入家庭生活質量不降低
自2007年起,國家統計局就已試點推進對城鎮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的編制工作。目前,國家統計局湖南調查總隊已建立相關數據采集系統,并定期提供給省委省政府作為決策參考。
國家統計局湖南調查總隊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預計明年,湖南CPI漲幅為3%左右,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漲幅為6%左右,這樣的價格漲幅有利于我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但今年11月份,湖南省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上漲3.3%,且呈繼續上漲態勢。“基本生活費用價格上漲已經開始對中低收入家庭生活產生影響。”
另一方面,來自物價部門消息顯示:明年將會是全省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生產方式的重要一年,物價部門將審時度勢,尋找合適時機,提高資源性產品價格。
如何確保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質量不降低?國家統計局湖南調查總隊專家建議,建立低收入居民生活補貼與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的聯動機制,一旦低收入價格指數上漲超過3%,即啟動補貼機制,形成價格補貼的長效機制。同時,考慮到當前水、電、油、氣等資源產品價格已上調或正在上調的情況,建議在上調價格的同時,著重考慮其對中低收入居民生活的影響,實行不同收入階層不同價格的差異性價格制度,對中低收入居民給予一定的價格優惠或補貼。
低收入居民CPI怎樣編制出來
想了解什么是“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就要先了解什么是CPI。
國家統計局湖南調查總隊消費價格調查處負責人彭建霞介紹,CPI告訴人們的是,對普通家庭的支出來說,購買具有代表性的一組商品,在今天要比過去某一時間多花費多少。例如:若2008年一個普通家庭每個月購買一組商品的費用為800元,而2009年購買這一組商品的費用為1000元,那么2009年的消費價格指數(以2008年為基期)CPI=1000/800*100%=125,也就是說上漲了25%。
湖南省CPI是根據八大類商品的價格情況調查得出的,即食品價格、煙酒及用品價格、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價格、居住價格、衣著價格、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交通和通信價格、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
目前,湖南省有100多名專職調查員與1100多名輔助采價人員每月都深入省內29個市縣的2500多個商店和市場采集數據。糧食、肉禽蛋等重要食品價格,每5天采集一次;工業消費品價格,每月采集2次;服務類消費價格等,每月采集1次。在采集數據的基礎上算出平均數,再根據各類消費品所占居民消費的比重加權計算,就能得出當月、當季、當年的CPI指數。
通常情況下,CPI被視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不過,CPI是綜合性指標,能夠反映價格總水平的變化程度,但不能反映價格變化對不同收入階層的影響。
舉例來說,收入相對偏高的人群,在家庭支出方面,可能更多地傾向于耐用消費品,如電視機、電冰箱、空調的更新換代,以及娛樂教育文化、交通和通訊等方面的支出。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對于高收入高庭而言,占比相當小。而對于低收入人群來說,家庭收入大多會用于生活必需品的支出,如:食品、藥品,以及水、電、氣等資源性產品。當這些商品的價格一發生波動,對低收入家庭來說往往會影響比較大。
因此,區別于常見的CPI綜合指數,在“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中間,與居民基本生活保障相關的商品,權重占比更大。它是根據低收入居民消費結構特點編制的,更能反映生活必需品價格變動對低收入居民的影響程度。
來源:紅網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