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本人身份證、工作證、駕駛證、學生證等任何一種有效證件,就可以在鸛雀樓、華山、函谷關、壺口瀑布等58個國家級景點,享受半價門票的優惠政策。與普通的旅游優惠項目不太一樣,這是一個跨越3省4市的區域工程:納入優惠政策的景點分布在山西運城、陜西渭南、河南三門峽、山西臨汾,而優惠對象是這4市的常住居民包括在當地就讀的大中專學生。
“一證游”項目剛推出時,不少景區擔心“票價低了,又趕上金融危機,旅游收入會不會減少”。但實施一段時間后,他們開始嘗到了區域旅游合作的甜頭:2009年1月至9月,4市共接待國內游客3343.9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03.24億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9.04%和25.97%;接待境外游客195897人次,創匯5084.66萬美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 12.36%和16.87%。
“爭取建設國家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發展綜合試驗區”辦公室主任陸世生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一證游”只是黃河金三角探索區域發展之路的縮影,在文化旅游項目之外,包括運城等4個市在內的黃河金三角地區,將積極爭取在果業、鋁業等更多產業實現優勢互補、協調發展。
兩年多來,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爭取建設國家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協調發展綜合試驗區(以下簡稱黃河金三角試驗區),成為山西省運城市、臨汾市,陜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門峽市發展的“頭等大事”。2009年,溫家寶、李克強對建設試驗區作出批示。2009年3月26日,國家發改委印發的《2009年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工作要點》中,明確要求“開展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協調發展試驗區相關工作”。目前,試驗區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中。
陸世生說:“作為全國唯一一個打破省際行政區劃的試驗區、唯一一個欠發達地區的試驗區,黃河金三角試驗區對國家實施區域協調發展、中部崛起及西部大開發戰略將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為中西部共同發展探索新路
一直以來,“經濟特區”似乎是東部發達地區的專利,但在建設黃河金三角試驗區的發起人之一、運城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建合看來,現在,中西部也應該開始建設自己的“經濟特區”了,“從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可以看出來,要實現中西部的發展,就必須走‘重點突破’的路線。事實上,東部地區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也是在‘經濟特區’的主導下完成的。”
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位于中西部接合帶,由運城市、臨汾市、渭南市和三門峽市組成。這4個市分別位于山西西南部、陜西東部、河南西北部,除了地域上的接近性,它們在經濟上所處的落后地位也很相似。在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戰略的大背景下,黃河金三角區域的發展訴求日益強烈。經過漫長的探索,現在,他們找到了一個發展的突破口:4市抱團突圍。
“黃河金三角區域突圍的意義不僅在于幫助我們自己發展,更重要的是要為中西部地區,尤其是中西部接合帶,探出一條新路,尋求一種發展模式,促進帶動中西部的整體發展。”張建合告訴記者。
張建合認為,黃河金三角地區的發展狀況在中西部地區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典型性,幾個市的平均經濟水平與中部整體平均水平基本相當,黃河金三角地區探索出來的道路,能給其他中西部地區的科學發展提供有用的經驗。“而橫跨三省、中西部的特殊區域優勢、產業基礎良好的成長優勢、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文化優勢,則決定了黃河金三角有能力在區域協調發展中大有作為。”他說。
與有些地區簡單地互相提供一些優惠政策、互相開放一些市場的經濟協作模式不同,黃河金三角試驗區最重要的區域協調發展目標是“六個統一”:統一規劃,該區域生產力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由國家層面編制;統一產業政策準入門檻和政府政策執行標準;統一社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如通信、供(輸)電、交通運輸等網絡建設;統一組建社會中介服務組織,如行業協會、擔保公司、技術政策咨詢服務公司等;統一環境治理和監管,提高環境承載能力;統一資源配置,提升資源承載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只要能實現‘六個統一’,金三角就會成為名副其實的金三角,甚至可以成為中西部地區的第一個‘經濟特區’,對更大范圍地區的經濟發展大有好處。”陸世生說。
區域協作由來已久,面臨新瓶頸尋求突破
其實,黃河金三角地區的區域合作由來已久。三門峽市市長楊樹平介紹說,早在1986年,在原國家計委的指導和支持下,山西省運城地區(2000年撤地設市)、陜西省渭南地區(1995年撤地設市)、河南省三門峽市便成立了“晉陜豫黃河三角經濟協作區”。“區域合作開展20多年來,晉陜豫黃河三角經濟協作區在區域合作、協調發展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
開展區域協作期間,在山西、陜西、河南三省和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運城、渭南、三門峽在基礎設施共建共享、農業合作、旅游產業優勢互補、能源產業初步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尤其是在基礎設施共建方面,三市聯合建設了三門峽、風陵渡等5座黃河公路大橋和其他基礎設施,使該區域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目前,“黃河金三角”一個半小時經濟圈已經形成,為整個區域的共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張建合告訴記者,由于黃河金三角地跨三省,在合作的時候無法跳出行政區劃的藩籬,很難實現高效率的共同發展,制約區域合作的各種問題日益突出。隨著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已有的合作模式越來越不能適應新的需求。
張建合列舉了幾個合作難題。黃河金三角區域雖然瀕臨黃河,但如果區域內需共建電力、通信、水利等基礎設施項目,就要分別由各省人民政府相關部門審批,手續繁雜,效率低下。
另外,為謀求行業共同發展,原本4個市有成立旅游、果業等行業的產業合作協會的想法。但根據現行《社團登記管理條例》規定,“跨行政區域的社會團體,由所跨行政區域的共同上一級人民政府的登記管理機關登記”,“在同一行政區域內已有業務范圍相同或類似的社會團體,沒有必要成立”的不予登記。這樣,黃河金三角地區就無法成立具有法人資格的產業合作協會,而只能以其他形式共謀發展。
而在產業布局上,突破原有區域協作、建設黃河金三角試驗區的要求更為迫切。因為4個市分屬3省,都有自己的發展重點和規劃,客觀上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不良競爭和重復建設,大大影響了各產業的發展。
多方整合,積極探索初見成效
2008年4月2日,運城等4市召開“爭取建設黃河金三角試驗區”聯席會議。會議決定成立“爭取建設國家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協調發展綜合試驗區”辦公室。1年多來,4市召開了多次聯席會議,在加快爭取成立試驗區的同時,在旅游、果業等行業進行了多項區域發展模式探索。
“一證游”便是于2009年1月12日4市共同簽署了《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旅游合作協議書》之后推出的。4市旅游行政部門、主要景點、星級飯店和有實力的旅行社組成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旅游協作會,每年年初召開一次協調會,每年年底召開一次總結會。陸世生表示,此舉意味著4市打破行政區劃障礙,全面開放旅游市場,這對打造區域旅游品牌、樹立區域旅游形象產生了很大影響。
而為促進另一個共同優勢產業——果業的區域發展,2009年7月,運城等4市成立了由各市、縣果業負責人、果樹專家、經紀人、銷售公司和加工企業等組成的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果業發展聯席會,確定在品種培育、購銷信息、果品加工、區域內市場建設等領域開展深層次合作。
加強果業區域合作發展,是4市經歷過教訓后意識到的必須之舉。據陸世生介紹,此前,由于缺乏協調機制,優質商品果標準不一、果品價格大起大落等問題曾深深困擾著4市的果業發展。
陸世生說,運城、臨汾、三門峽和渭南都處在北緯35度地區,各方面條件都適合蘋果生產。專家稱,這一區域是世界蘋果主產區中“唯一符合蘋果七項生態指標的最佳優生區”。目前,4市已有蘋果種植面積400萬畝,年產量達到40億公斤,同時是全國規模最大的蘋果濃縮汁加工生產基地。但就是因為缺少協調,前幾年,4市蘋果及濃縮蘋果汁的價格經常坐“過山車”,果農利益和企業利益均極大受損。
成立果業發展聯席會后,4市啟動了果業服務體系建設、果業出口基地建設、加工果品基地建設等五大工程,并在區域內聯合推廣果園管理技術。2009年,區域優質果品率達41%,比上年提高6%,果品總產量比上年提高8.6%,為果農增收23.8億元。而在蘋果加工最低保護價和最高限價措施的約束下,現在,濃縮蘋果汁的價格也趨于穩定,果業發展趨于健康。
對于下一步的區域發展規劃,張建合告訴記者,相比于旅游業和果業,工業的整合難度更大,更需要耗費時間、成本加以協調發展。接下來,4市將進一步規劃對氧化鋁、電解鋁及鋁合金材料業,金屬鎂及鎂合金工業等黃河金三角地區的優勢工業進行整合,以求共同發展。
來源:中國青年報(記者 王怡波)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