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記者從昨日湖南省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知,2009年,湖南省在全球金融危機、自然災害、農產品價格波動等不利條件下,呈現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實現了“三農”問題的突破,全年全省糧食總產突破600億斤大關,實現連續六年增產,農產品加工業及休閑農業預計收入2560億元和47億元,分別增長25.5%及23.7%。農民人均純收入4975元,同比增加463元,實際增長11%。其中43%為傳統工資性收入,種植業、家庭經營二三產業和轉移性財產性收入均有增加。
隨著新農村及“兩型”社會建設的深入推進,湖南省不但解決了316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更大力推廣沼氣,開發太陽能等新能源,以促進污染問題的解決,增進可持續發展。在備受關注的醫療、養老問題上,湖南全省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1.22%,住院補償率達到41.1%。全年共發放農村低保金12.6億元,基本實現應保盡保。
據湖南省委農村工作部副部長王昌義介紹,這些成績的取得,首先得益于對宏觀形勢的準確預見和科學把握。在金融危機的宏觀形勢下,湖南省委、省政府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增加投入的重大機遇,一方面積極爭取國家投入,增加本省財政投入并著力抓好資金整合;另一方面繼續推進農村公路、綠化及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到11月底止,全省農林水事務支出達156.84億元,增長40.44%,完成375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全面掃除2003座“四無”電站,完成人工造林314.5萬畝,為計劃任務的112.5%,森林覆蓋率達56.43%。
去年,湖南省從創新工作機制、促進企業融資、開拓銷售市場、抓好品牌整合、推進科技創新五方面切實加強對農產品加工業的扶持措施;并通過抓好三個落實——落實責任,落實最低收購價政策及落實各項惠農補貼——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如下發《關于做好2009年油菜籽收購工作的通知》,保證了最低收購價政策,使油菜籽產量達155萬噸,增30.6%。
同時,湖南省還大力推動了多項建國以來首次實施的農村改革。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及農村金融改革等,有效促進了全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
來源: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記者 馮志偉 實習生 許芷君)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