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1月6日,筆者從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人大第六屆三次會議上了解到,去年該縣財政收入首次突破2億元大關,達2.07億元,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8萬人,減少貧困人口2500人。“這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精細化整改各類突出問題的成果!”該縣委書記彭良棠介紹說。
芷江縣在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針對農村發展滯后、基層黨組織帶富能力弱、村級民主管理混亂、干群矛盾突出、農民愚昧落后等“五類”實際情況,積極推行“精細化整改”。
“家丑”不怕外揚,芷江縣把問題大膽擺上桌面,采取“三級共議”謀發展。縣委書記、縣長帶隊到各聯誼單位、駐地單位開展“上門問計”活動;下派百名黨員干部擔當調查員、信息員、宣傳員進企業、進農家征求發展對策;鄉鎮、村、社區開設“鄉村議事會”、“社區論壇”,領導班子成員與黨員群眾一起交流探討。去年共召開座談會207場次,發放征求意見表和調查問卷9560份,整理意見和建議3570條,梳理出需要整改問題506個。
變抽象為具體,把問題分解、量化,芷江縣根據實際情況和問題制定整頓計劃和實施方案,積極開展黨群部門聯軟弱渙散村、政法部門聯矛盾突出村、經濟涉農部門聯發展后進村、民政經管部門聯民主管理混亂村、文化科技部門聯愚昧落后村的“五聯”實踐活動,做到“一村一策、一事一策”,并建立臺帳和整頓銷號制度,整頓好一個銷號一個,使問題很快得到解決。截至目前,共為群眾解決低保、看病、飲水、就業等突出問題417個,辦好事實事12227件,惠及群眾10.2萬人。
接受群眾監督,是“精細化整改”的一個重要環節。該縣把監督權和評判權交給群眾,包括為什么改、怎么改、何時改、誰負責改、達到什么效果都公之于眾。去年初,禾梨坳鄉古沖村黨支部公開承諾:2009年村集體收入達到11.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500元。一年里,村黨支部在搞好柑橘發展的同時,積極發展生豬養殖、薯煙輪作,創產值600余萬,并通過建設農村信息服務體系,促進了村民增收。日前,在該村村民會議上,村黨支部向村民交上了滿意“答卷”。
來源: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記者 馮志偉 通訊員 唐偉 田鴻)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