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核心技術 保障系統穩定可靠運行
自2009年8月,海棠灣風光互補道路照明系統竣工后,至2009年10月1日 ,安裝在海棠灣的中科恒源全永磁懸浮風光互補路燈已成功接受了“彩虹”、“天鵝”和‘凱薩娜’三場熱帶風暴的洗禮,這三場臺風,最小的登陸中心風力為8級、風速為18米/秒,最大登陸中心風力為10級,風速為25米/秒,在強勁臺風影響下,中科恒源全永磁懸浮風光互補路燈始終保持安全隱定運行。
湖南中科恒源科技股份有限研究所所長李珂表示,這是繼2008年年初湖南益陽立波路中科恒源全永磁懸浮風光互補路燈在極端大雪災害天氣下,公司產品穩定性和可靠性在惡劣自然環境下的又一次優秀表現,中科恒源產品之所以在多次極端天氣下能順利接受考驗,保持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源于產品所具備的優勢。
首先,風光互補可以獨立運行。通過風能與光能的轉化,能將不穩定的能源轉化為穩定性能源。其次,中科恒源風光互補是一種通用成熟的技術,完全離網,獨立發電。第三,中科恒源擁有獨家的自主研發的三個核心關鍵技術,即全永磁懸浮風力發電技術、風光互補控制技術和風光互補集成技術,全永磁風力發電技術實現風機微風啟動(1.5 米/秒),輕風發電(2.5米/秒);光風互補控制技術可以最高效地對電池充放電,給蓄電池提供完全的保護;而風光互補集成技術實現系統配置設計最優化、從而實現系統的高效能和高穩定性。”
企業發展高要求 呼喚行業建立新標準
我國是能源短缺型國家的歷史和現狀決定了我國在能源使用結構上必須大力發展新能源。隨著LED燈的發展、蓄電池技術和控制技術的進步、太陽能光電板轉換率的提高,我國未來公共照明市場將由傳統照明方式逐步被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供電照明方式取代,風光互補照明系統替代傳統高壓鈉燈照明將是大勢所趨。
目前風光互補路燈市場需求強勁。然而,快速的市場需求卻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
中科恒源常務副總經理楊南表示,目前,我國風光互補路燈市場面臨如下三個難題。
首先,面臨著投資主體與管理主體脫節的問題。一般情況下,路燈由政府及其公營企事業單位投資建設,項目完成后交付給城市公用管理局等管理部門從事日常管理。在首期投資方面,風光條件較好的情況下,風光互補路燈投資費用低于傳統路燈;在風光條件一般的情況下,其投資費用等同于傳統路燈;在風光條件較差的情況下,風光互補路燈的投資費用略高。但大量采用風光互補路燈無需后期電費支出。然而,目前存在的普遍現象是,作為投資主體的地方政府在投資預算中對后期使用所產生的大量電費開支關注較小,致使風光互補路燈在推廣中的優勢不明顯。這種用電體制中投資主體與管理主體的脫節,使風光互補的業務推廣遇到了較大的阻力。
其次,城市路燈的驗收標準問題。目前國家尚未出臺新能源城市路燈驗收標準,而是沿用20年前制訂的高壓鈉燈驗收標準,這也是當前用來驗收LED燈的標準。因風光互補路燈用采用的是LED光源,光源的特性不同使驗收部門無法出具準確驗收方法,這必將導致風光互補路燈在驗收方面存在很大缺陷。
第三,國家尚未出臺風光互補路燈系統行業標準,未建立行業的國家級認證機構,而目前小型風機技術標準偏低,導致行業企業水平參差不齊,一些實力較弱、發展不夠規范的企業以低價中標風光互補路燈項目后,因產品質量達不到要求,不能保證系統正常運行,而破壞了行業發展大環境。
“中科恒源致力于新能源領域的探索和研究,對技術的發展孜孜以求。因此,全永磁懸浮風力發電技術得以發明, 1.5米/秒的起動風速和2.5米/秒切入風速,是對離網型小型風力發電機領域的重要貢獻。同時,我們在加大技術研發力度的同時,還將積極推進行業標準的建立 ”。楊南表示。
同時,楊南說,“面對國家節能減排和地球環境的多重挑戰和壓力,我們所做依然有限,但重要的是我們將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長期做下去。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企業和個人加入進來,一起播種綠色的種子,一起保護和改善我們的共同家園。”
來源:中國日報海南記者站(特約記者黃一冰 記者 張歡 通訊員 湯小林) 編輯:寧波 楊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