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優雅得體的著裝,銀色的卷發,溫文爾雅的談吐……中國駐英大使傅瑩總是以最佳的精神面貌出現在公眾視野之中。
現在還在英國擔任駐英大使的她,將于今年2月份回國繼任外交部副部長一職。今年57歲的傅瑩,是中國第二位女性副外長。在擔任駐外使節期間,其獨特的女性魅力和“時尚”的外交風格贏得了外界的交口稱贊。
時尚高雅的女大使
和傅瑩有過接觸的人說起這位女外交官,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時尚高雅”這個詞。
“大使的發型總是保持的那么好,頭發微白,短卷發,總給人神采奕奕的感覺”;
“大使衣著講究,小飾物也同樣考究,有時看見大使在食指上帶著一個非常時尚的大戒指,有時她也會穿一雙小皮靴,這種年輕的心態讓她與年輕人也自然而然地相處融洽”;
“大使工作敬業,很干練,但又不失女性柔和的一面,經常談笑風生。”
與這種時尚大方的生活品味相關的是傅瑩在外交中擅長發揮女性優勢,經常以自己細膩豐富的感性體驗,緩和在外交辭令中可能出現的劍拔弩張的局面。2008年4月奧運火炬在倫敦傳遞受阻后,傅瑩在英國《每日電訊報》上發表了署名文章《如果西方能夠傾聽中國》,文中她對當天火炬傳遞現場進行了細致的描繪,談到她無法回答那些凍紅了鼻頭,手腳發冷的中國志愿者小姑娘面對攻擊發出的“這就是曾經滋養過莎士比亞和狄更斯的土地?哪里有紳士風度?”的疑問。傅瑩對西方部分民眾在西藏問題上對中國的誤解深表遺憾,并從西藏的歷史和現狀,以及她與女兒的對話等多個層面闡述了中國正處于發展之中,雖然有許多問題,但期待兩國人民可以消除障礙增進了解。
同樣的外交風格也體現在2009年新疆“7·5事件”后,她在英國《衛報》上發表的文章《統一和團結流淌在代代中國人血脈中》。文中有對新疆自然風光的描述,有對能歌善舞的新疆各族人民的稱贊,還有對新疆古代絲綢之路的回憶。在娓娓道來的話語中,傅瑩闡述了一個本質性問題,即新疆是多民族地區,這一地區的矛盾是人民內部矛盾。她的一位前同事對《中國經濟周刊》評價說,傅瑩大使抒發的個人情感和良好的溝通姿態令本來繁復沉悶的外交工作變得事半功倍。
傅瑩也非常善于結合運用西方媒體看重的數據分析來說明問題,以達到最有效的溝通目的。人文和數據,這兩個西方媒體最為看重的要素在她的外交活動中被運用得爐火純青。
在新中國建立60周年之際,她在《衛報》上發表了《中國60年:鄉愁與發展》。文章開始籠罩在一種淡淡的鄉愁中,她回憶了小時候她的母親用一塊手帕包裹著糧票交給她,并由此引出了中國曾經的定量配給年代,那段貧窮饑餓的日子。緊接著便是詳實的數據描述:“1949年建國時,中國的GDP總量只有180億美元,人均GDP只有50多美元,而2008年GDP總量達到了4.3萬億美元,人均GDP達到3263美元。過去30年,兩億中國人擺脫了貧困。中國目前共有近2000種報紙、9000多種雜志、287家電視臺,還有7億手機用戶、3億網民和1.8億博客。毫不奇怪,中國人是世界上發短信、寫博客和上網最活躍的國家”。由此得出中國建國60年以來取得的經濟增長成績,社會的發展,法制和民主建設。
新的中國式“外交藝術”
由于傅瑩在擔任駐英大使期間,成功應對了多起外交突發事件,不少國內媒體給予了她“危機大使”的稱呼。對此,傅瑩身邊的工作人員表示并沒有聽說過這種說法,但是他們都對傅瑩特有的外交魅力交口稱贊。
在英國媒體誤報中國駐英使館投訴英《英國偶像》擾民一事后,她曾在英國發行量最大、最受歡迎的報紙《太陽報》發表公開信,表明自己也為《英國偶像》著迷。在這封平實親切的公開信中,傅瑩多次從一個母親的角度,來敘述女兒也想加入尖叫粉絲的行列,以及現在的年輕一代是多么幸運、可以享受生活的感慨。而對《英國偶像》如數家珍的描繪,讓人真切地感受到傅瑩對此節目的關注,這之后她又將文字自然過渡到對中國《超級女聲》、《快樂女聲》的介紹,說明這種融合了真人秀和比賽的娛樂節目在中國也是大受歡迎。
這別具一格的外交手法,迅速引起了英國媒體的關注,英國的老牌報紙《衛報》也發表評論贊揚傅瑩的外交藝術,“以丘吉爾、斯大林為代表的歷史上傳統野蠻的治國本領,將被一種新的外交藝術,‘軟實力’的應變能力所取代?!?/p>
“有競爭性的高爾夫球手”
如果翻看這位即將上任的外交部女副部長的簡歷,在愛好一欄,除了閱讀和藝術外,還有高爾夫和網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