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京辦代言很重要”
吳禮典屬于駐京機構負責人中的另類,和其他駐京機構人員躲著媒體或者不愿具名不同,他爽快地接受了《中國新聞周刊》采訪,“這個機構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壞,沒必要躲著媒體。”
吳禮典的身份是浙江瑞安市駐京辦主任,擔任這個職務多年。瑞安屬溫州下轄的縣級市,被認為是“溫州模式”的重要發祥地。
據吳禮典統計,1994年設置駐京辦的瑞安,在全國范圍來說也是最早設立駐京辦的縣之一,同屬溫州的樂清市到了1997年才設置駐京辦。
“那個時候并沒有接訪一說,因此,把維穩工作當成縣級駐京辦的全部,這是不對的,”吳禮典說,瑞安駐京辦的設置,主要還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1999年溫臺高速建設的時候,按照當時的規定,地級市進出口只有一個。但具體到我們瑞安,經濟發展比較好,一個鄉鎮的財政收入就有幾個億,對交通的需求很大,離高速公路出口太遠,投資者就不樂意。”吳禮典說,當時的一個做法就是“跑部”,主動和交通部溝通,說明當地的實際情況和需要。
“事實證明溝通很有價值,交通部對這條高速公路的進出口設置做了靈活處理。中央作規劃的時候一盤棋,但對地方的實際情況并不了解,這就需要有個渠道和中央溝通,能說這不重要嗎?”吳禮典反問記者。
吳禮典認為,“離北京這么遠,有一個駐京辦為縣級政府代言很重要。如果每件事都要書記、市長來辦,費用貴、浪費時間不說,從行政效率上來看也太低了。”
這個觀點也得到不在此次裁撤范圍之內的某些地市級駐京辦負責人的認同。西南某市駐京辦陳主任告訴記者,自己所負責的駐京辦只有4個人,主要考慮的是市里的大事,很少能有精力來考慮縣一級的問題。
這位主任坦率地表示,“從行政級別上來看,縣領導和市駐京辦平級,很難讓市駐京辦認同他們的思路或者說指揮市駐京辦推動一些工作。另外,他們都是正處級,是升遷競爭對手,就算能為縣級政府做一些事,很多市駐京辦也可能不會幫自己的競爭對手。”
一位經濟較發達的縣駐京辦主任表示,“駐京辦被批評跑部錢進,這個結論很武斷。在我看來,這一方面表明地方利益或者地方所期待的利益得不到平衡的照顧;另一方面表明地方有了主體意識,主動參與或者希望影響中央的決策。”該主任認為,基層設駐京辦,表明其作為獨立的一級政府自身利益訴求的覺醒,而不再僅僅是作為省或者市的下設機構而存在。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獲知,近年來,中央加大對地方的財政轉移支付,各地均有機會獲得民生、環保、教育諸領域的財政撥款或者國債支持。
湖南省某縣“新增中央投資項目進展情況”2009年報告顯示,該縣“大力爭取國家支持,共爭取新增中央投資四批219個項目,項目總投資42598.1萬元,其中中央投資14463.75萬元。”獲得中央支持力度超過總投資金額的三分之一。
在陜西省某縣的政府網站上,記者亦看到,該縣2009年在垃圾衛生填埋廠、污水處理工程、農村安全飲水幾個項目就獲得中央財政支持逾兩千萬。
上述駐京辦主任反問記者,“你以為這些項目不去溝通,不去爭取就能獲得?那不是天上掉餡餅嗎?”他直截了當地說,“如果不能改變這種轉移支付的方式,就不要輕易去改變地方獲得支持的方式,否則反而會削弱地方的發展能力。”
針對駐京辦的“跑部錢進”現象,北京大學憲法學教授張千帆提出的建議是,“中央一級做通盤的考慮,并負責監督,但不去決定具體投給誰多少錢。把這個權力下放到省里去,由省一級政府針對規劃提出具體的、可行的方案。省一級對下面的情況就熟悉多了,省里來決定如何分配,相應能考慮到縣一級的利益,就相對要公平些。”
盡管張千帆擔心此舉會導致駐京辦變成駐省會辦,但都擠在北京的情況就會改觀不少。近三年來,張千帆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就是中央與地方關系,他認為,“此次對駐京辦的裁撤,應轉變為對傳統治理模式的調整,通過權力下放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