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T的“大九九”
南方日報訊(記者/曾雅)廣州市建委稱,中山大道BRT既是一個高度智能化、人性化的公交系統,也是廣州市功能最為完善的一條市政道路。
九大功能
功能一:采用“封閉走廊+靈活線路”運營模式,使得公交專用道使用效率最大化,是世界上最大的靈活式運營的BRT系統;
功能二:目前世界上客流運力第二大的BRT系統,世界上運力最大的靈活式運營BRT系統。單向客流達到2.2萬人次/小時,僅次于哥倫比亞的千禧年快速公交系統,是國內其他城市已經建成的BRT系統的客流的4倍以上;
功能三:最大化地整合現有公交線路,走廊外幾乎不存在常規公交線路,實現公交和社會車輛各行其道。國內其他BRT系統最多只有5~6條線路進入,走廊外還保留著普通公交車,龐大的公交客流仍在專用道外,不能實現公交和社會車輛的分道行駛;
功能四:設置專門調度中心,可調度線路63條,其中31條為BRT線路,將進入走廊行駛,調度難度和復雜程度遠遠超過國內其他城市BRT系統;
功能五:世界上第一個與地鐵系統物理整合的BRT系統。BRT石牌、崗頂站分別實現了和地鐵三號線車站的整合,乘客從地鐵站可以直接換乘BRT車輛繼續前行,遠期隨著地鐵十三號線和五號線延長線實施,還將有其他車站與地鐵實現整合;
功能六:國內第一個與非機動車道系統整合的BRT系統,沿線設置基本連續的自行車道,較為完善的自行車停車設施,提供自行車保管站30個,泊位近5000個,還將與城市公共自行車發展計劃結合,推動城市綠色出行。
功能七:根據項目綜合管線平衡設計,結合全線管線遷移,一次性做好中山大道全線綜合管線網絡建設,防止重復開挖。
功能八:BRT系統的過街設施與沿線建筑物和商業的直接整合,目前崗頂天橋首先將和地中海國際酒店進行連接,遠期隨著天河路連廊系統的實施,將有更多設施與BRT天橋進行整合;
功能九:是城市緊急救援運輸通道。
九大創新
創新一:廣州市BRT控制中心達到國內BRT系統的領先水平,集交通監控、站內廣播、安全門狀態監控、票務清分、差分定位、語音集群、獎懲監控等技術一體,且整合了BRT干線走廊相交道路的普通公交線路聯合調度,力求最大化保證專用道公交運輸效率;
創新二:國內首次真正根據客流需求設計車站規模的BRT系統,每個車站規模隨客流和公交??啃枨蠖兓?;
創新三:BRT天橋和車站均采用了輕鋼結構,拼裝組配,極大地縮短了工期,減少了施工對交通的影響,并且天橋采用弧形鋼梁,緩和了市中心的壓抑擁擠的視覺環境;
創新四:國內首次在公交車道上敷設綠色彩色瀝青路面;明快的色彩區分公交專用道與社會車道,最大程度減少公交車與社會車輛的相互干擾;社會車道統一使用SMA瀝青面層,提高瀝青路面質量;全線更換可調式防沉降井蓋1280套,改善路面平整度。
創新五:BRT車站照明采用隨自然光自行調節亮度的LED照明燈,最大程度上節約能源;采用太陽能警示燈和反光磁片,即不浪費能源,又滿足夜間警示功能,保障交通安全;
創新六:國內首次在BRT安全門系統上增加了客流統計的功能;
創新七:成功實施3臺地埋式箱式變壓器。地埋式箱變具有占地少、與城市景觀融合等優點,為該技術推廣使用提供了寶貴經驗;
創新八:BRT全部站臺安裝紅外線報警系統,若夜間有人闖入站臺,自動警告閃光和報警;
創新九:首次在市中心的天橋加裝自動扶梯,最大化方便市民出行。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