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2月13日,除夕夜。在萬家燈火、全家團圓之時,有這樣一群鐵路“守夜人”,為了更多人的團聚和快樂,放棄與親人團圓,離開溫暖的家,默默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為廣大旅客送去服務與方便,送去平安與溫馨……
旅客出行舒心,再累也值!
22時許,四川省廣元站臨時候車廳入口,客運員陳澤宏來回踱著雙腳,不斷搓揉左右手,趁此時沒有旅客進站之際抓緊“熱身”。
廣元車站由板房搭建的候車廳,入口正對嘉陵江邊馬路,冬夜寒風勁吹直灌衣領,在門口處呆上片刻就能感到寒意侵人,冰霜徹骨。
“雖然今晚旅客不是很多,但這個位置不能缺人。旅客來了要有人接應,告訴他在哪候車,提醒他幾點準時上車,以免誤了列車。”陳澤宏說。
此時,在重點旅客候車區內,三名年輕母親坐在空調包廂內,懷抱嬰幼兒正觀看著春晚直播,精彩的節目表演不時引得她們發出陣陣歡笑聲,一派暖和溫馨景象。
“很久都沒有和家人一起過年三十夜了,只要旅客出行舒心了,我們再累也值。”溫朝國是一名老鐵路,干過20多年行車工作,轉崗到客運崗位一干就干了12個春運,今年是他的第13個春運。在崗位上與同事一起守歲、迎接農歷新年到來,他早已“習慣成自然”。
23時30分,K389次旅客列車到站停車。溫朝國打開出站口柵門,組織旅客驗票出站。兩名帶著小孩的旅客詢問他去劍閣到哪兒坐汽車,他熱心地告訴他們:“先在附近找個旅館住下,等到天亮了,再到南河乘坐汽車回家。”
客運員廖斌,春運前就把小孩和母親送回了老家,讓她們跟老父親一起過春節。“即使是大休,下了夜班需要休息,第三天要趕來車間加班加崗,我實在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照顧她們。”講到去年也是如此安排時,他眼眶有些濕潤。“父親也是一位老鐵路人,他理解我的難處。今年還是他打來電話,要求母親帶著孫女回老家過年。”
送完另一趟上下車的旅客,食堂煮的年夜飯送來了,值班員王平趕忙招呼班組人員趁空抓緊吃。他自己剛剛坐下夾個包子吃下,值班室的電話就響了起來,趕忙起身過去拿起電話聽取作業通知。
時鐘的指針悄悄地滑向12。“砰——砰——砰——”車站周邊鞭炮聲此起彼伏,閃耀的光芒照亮了站區的上空——“虎年到了,”站臺上接送列車的兩名女客運員相互說道。
保證安全,才能讓家人放心!
“老媽,團年飯吃了嗎?春晚節目精彩嗎?”14日零點整,望著不遠處升騰的禮花,正在四川省德陽南火車站守護臨客的車輛乘務長杜興華忍不住拔通了家里的電話,問候70多歲的老岳母。
又是一個不能與家人團聚的春節。杜興華今年已54歲了。去年的這個時候,杜興華正值乘在成都至上海K292次旅客列車上。今年在德陽南火車站守車,雖然離家只有五十公里的距離,但他依然不能回去與家人團聚。
工作35年來,特別是擔當車輛乘務員的近20年間,杜興華僅有5次與家人在除夕夜團年,這也成了他的一個心結。
修車人想著坐車人。作為一名車輛人,杜興華從來就是這樣勉勵自己,要求自己。2008年“5.12”抗震搶險期間,看到車隊突擊任務重、人員緊張,杜興華主動要求走連趟,在沒日沒夜的工作中出現腰椎病變、腰椎間盤突出、右腎囊腫發炎,到現在腰傷都還在治療中。車隊為了照顧他,一直安排杜興華值乘短途客車。
2010年節前春運,為了最大限度滿足春運旅客需要,成都車輛段的上線客車創紀錄達到了52對115組2023輛。杜興華閑不住了,他主動要求值乘成都至上海L256/5次長途臨客,并帶了一名檢修車間支援春運的新徒弟,承擔起了更重的安全責任。
按計劃L256/5次列車到大年三十停運,杜興華就可以和家人一起過除夕,了一個心愿。但由于線路緊張,許多春運臨客車底要停到沿線車站備用,L256/5次列車安排停德陽南站,杜興華不僅要守車,而且該組車底將于初三投入節后春運,改開成都至深圳西的L8次。從接車、守車,到出乘、退乘,8天后杜興華才能回家,那時已經是初七了。
接到任務時,杜興華已安排好家里年三十團年。任務就是命令,但怎樣給家人解釋呢?他犯愁了。細心的老岳母發現了他的心事,得知情況后反而安慰杜興華,說大年三十守車、走車,家里都習慣了,要他以工作為重,保證安全才能讓家人放心。對于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杜興華有了些寬慰,也更加愧疚了。
1月13日凌晨接車后,杜興華隨即和同事們投入到整備工作中,他對車況進行了全面檢查,把要處理的故障一件一件記錄下來,領足了配件。并把段上配備的方便食品、水瓶、棉被和家里帶來的臘肉、香腸都搬上了車,做好了守車和出乘的相關準備。列車停入德陽南站后,勞累了一天的杜興華與駐站民警辦好了交接,又帶著徒弟對車輛上下部進行巡視,鎖閉好車門車窗。然后到車站打開水,泡方便面,邊吃邊對這幾天的工作進行安排,利用守車時間對車上車下再次進行全面檢修。
夜漸漸地深了,漫天的禮花輝映著東方這片神奇土地,也不時照亮了停在德陽南火車站的這列春運臨客。杜興華師徒倆遙遙祝福親人安康,等待著新的一年到來,等待著節后春運的到來。
來源:中國日報四川記者站 (記者 黃志凌 成都鐵路局秦濤 廖永貴 周治策 李曾)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