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上不斷出現“被捐款”、“被就業”等詞語時,長沙市民張健嘗到了“被買房”的滋味。自去年5月開始察覺至今,“被買房”事件的陰影一直纏繞在他心頭,而且背后的疑問越積越深。
低收入者“被買”3套房
如果不是因為申請住房“貨補”,前往市房產局開具“無房證明”,長沙市民張健恐怕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名下還有3套房子。但同樣因為這莫名多出的3套房子,也令他錯過了領取數萬元“貨補”購房的最佳時機,至今仍是一個無房戶。
年近40的張健因為沒有房子,錯過了一段又一段姻緣。去年長沙開始實行經濟適用房貨幣補貼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低收入市民,予以8萬或5萬的購房補貼,曾一度讓張健無限接近“住房夢”。去年5月,他前往長沙市房產局開具無房證明,結果在房產局檔案館里,意外發現有一個和自己同名同姓同身份證號的人,已經辦了房產證,編號是00147150。更讓他咂舌的是,名下的房產居然有3套,面積共有355平方米。由此,在長沙市某賓館從事一般工作的他,夢幻般地成為了百萬富翁。
然而,這三套不屬于自己的房子給他帶來的只有麻煩——他無法開具“無房證明”,去申領房補,這讓他獲取8萬元的購房補貼的時間一拖再拖。為了查清真相,他來到了長沙市公安局芙蓉區分局,查詢是否有人與其同名同身份證號。但得到的答復是,沒有此情況出現,他的身份狀況具有惟一性。他準備到公安局的經偵部門報案,接待的民警認為不屬于受理范圍,建議他到長沙市相關職能部門去舉報此事,同時也可以到房產局討要說法,并糾正錯誤。
“一定是有人偽造了我的身份證和個人資料,去房產部門辦理了產權證明。”張健將這一情況向長沙房產局反映后,幾經周折才拿到無房證明。等他領到“貨幣補貼”憑證時,已是8月底。此時,長沙房屋均價已從年初的近4000元/平方米,上漲了千元。張健稱,即使加上政府8萬元的購房補貼,自己根本買不起現在的房子。飽受其苦的張健發誓,一定要將冒充造假者給找出來。
網上發帖質疑官員造假
張健稱,最初他查看自己的房產檔案時,其名下3套房子的產權人及個人信息,與他一模一樣。當他后來再次查看時,被告知這3套房子已從其名下注銷。至于新的產權人及個人信息,工作人員稱他人無權查看,拒絕調閱。
“當時我查看檔案,這3套房子是湖南省某機關的宿舍房。”由此,他推斷這其中必有“貓兒膩”。他分析,一般人買房,產權肯定都是掛在自己名下,買多少套國家都不限制,為什么這個人就一定要把自己的房子掛在他人名下呢?
他猜想,如果房子真是機關的宿舍房,產權人很有可能是政府公務員,甚至是一個官員。“如今只有公務員不愿公布自己的財產及住房情況,而且也只有官員才有手段和資源進行造假”。張把自己的猜測和調查此事時的遭遇聯系起來,越發覺得事件中有很多地方存在疑問:他曾去房產局要求查看00147150房產證檔案,但是房產局人員都不配合讓我查,也沒有給任何說法;他就此向長沙市某部門投訴時,曾得到“調查此事”的口信,后來卻久無回音……
張健表示,自己是個低收入的工人,當時的存款加上住房貨幣補貼,還能勉強湊合買個小戶型二手房,現在房價大漲,只能望房興嘆了。同時,他經歷到各個部門舉報、等候答復等情況后,現在申領的住房貨幣補貼也快到了規定時間,令其著急、苦悶。“我原來是擔心買房后還會出岔子,精神上備感壓力,現在則是經濟上無能為力了。”張健向記者訴苦道。為此,投訴無門的他向湖南紅網發帖質問,這由此產生的房屋差價到底由誰來承擔?是長沙市房產局,還是冒充作假者?
房產局稱不存在冒名造假
對張健的質疑,2月24日下午,長沙市房產局的工作人員表示,不存在有人冒名造假,張健名下多出的3套房子,可能是計算機系統升級或原始數據錄入而產生的錯誤信息。“對此,我們已對錯誤信息進行糾正處理,張健名下的3套房子已經注銷”。而針對張健提出的因此延誤數月辦理“貨補”,所產生的房屋差價由誰承擔的問題,長沙市房屋產權監理處表示,張健可上法院提起訴訟,“給投訴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帶來的不便表示歉意”,并強調“該錯誤信息不會再給投訴人帶來任何影響”。
對房產局的解釋,張健認為這僅僅是一種說辭。他的觀點得到了律師羅秋林的支持。羅秋林認為,就該案而言,是侵害公民的姓名權的典型案例,在律師經手的很多冒充他人獲得經濟實用房、銀行貸款等事件中存在。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張健可以要求獲得賠償其物質損失和精神損失。
他指出,張健“被買房”事件反映出,不僅僅在于一個長沙市民可能被偽造和利用身份材料,更應該關注的是,房管部門在處理此事時留有的“硬傷”——沒有注意到程序的正當性,想通過隱瞞的方式對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進行侵害。“房屋產權的公私轉移,當事人都無從了解。而信息查詢總是受阻,政府部門的作為值得深思。”
羅秋林說,根據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的《房屋登記辦法》,“房屋登記機構可以依據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生效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生效征收決定辦理注銷登記,將注銷事項記載于房屋登記簿,原房屋所有權證收回或者公告作廢。”也就是按照正常的行政程序,應當把此事進行公告。同時,張健在向房產局了解“名下”房產轉移情況時,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房屋權屬登記信息查詢暫行辦法》的規定,長沙市房產局有責任和義務提供真實信息,管理部門拒不提供的行為明顯違法,相關人員由此應承擔違法的行政責任。
據悉,對于張健質疑冒充者有可能伙同房產局內部人員造假的問題,長沙市房產局紀委書記文振中昨日表態,如房產局有工作人員參與造假,將一查到底,絕不姑息。
來源:中國青年報(吳庠 記者 洪克非)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