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水果商林茂盛摸著自己辛苦培育出的新品種小甜橙開心的笑了。(記者 朱興鑫 攝)
中國日報網消息:
臺灣水果商林茂盛將獨自一人過春節,伴隨他的,僅是簡陋的平房,兩只狗、幾只雞和鵝。他以這樣的方式在大陸過年已是第八個年頭。
林茂盛,今年66歲,他的妻子、三個兒子和九個女兒現居臺灣。他必須照看他的果園里所謂的5000多個“不會說話的兒子”。果園位于福建省羅源縣。
“我的果樹不會說話,但是他們會以開花結果的方式告訴我他們好不好。”他一面說,一面熟練地給自己早上修剪梨樹時留下的新傷口貼上一張創口貼。
他的屋子后面,早開的櫻花怒放,桔黃色的橙子果實累累,旁邊的柚子已經比拳頭還大了。也有些果樹不見果實。
“這些是被鳥兒給吃了。它們也知道桔子好吃。”林茂盛說。
因為他的產品,林茂盛已經名聲在外了。他的玉米產量仍維持紀錄,并且在1995年被選為臺灣“十大杰出農民”之一。
林茂盛說他于2002年開始在大陸種植水果,因為他對此前在家鄉臺中永豐村的工作已經“忍無可忍”了。
從1992年開始,林茂盛做了永豐村10年的村長。他所有的精力都被村中的瑣事,比如發放婚禮卡,安排葬禮,修理路燈給占滿了。
“在臺灣,選舉就是一切。不管喜不喜歡,我都得去拉選票。”林茂盛說。
但是當大陸于1997年開始在福建推廣海峽農業合作實驗計劃并且推行出一些優惠政策時,林茂盛決定把握這個機會,使自己回到種植收獲的簡單快樂中。
作為海峽合作的先導者,福建省自從80年代初期以來吸引了2177個臺灣投資農業項目。去年,福建臺灣的交易量猛增了75%,并且出臺了區域法以促進合作。
當然,他在大陸剛剛開始啟動時,也遇到了一些障礙。
“2002年我種楊桃,結果當年都沒挨過。2003年我改種棗,結果2004年又失敗了。”林茂盛一邊說,一邊修剪著他2005年種下的梨樹。
“番石榴頭三年還好,2005年的春天非常冷,結果也沒挨過。”這里的氣溫比臺中要低上6到8攝氏度,并不適宜一些臺灣水果品種的種植。幾經實驗和挫敗,林茂盛終于為桔子、柚子、梨和檸檬等品種,找到適宜大陸氣候的好辦法。
然而,林茂盛所面臨的困難并不僅限于自然環境。在2005和2006兩年中,他收到了幾份來自臺灣官方的文件警告他不得將品種幼苗帶入大陸。
“那時正是陳水扁當政時,現在是國民黨當政并鼓勵兩岸合作,所以我不用再困擾了。”林茂盛說。
去年,他收獲了9萬公斤的梨。但是由于激烈的市場競爭,并未獲利多少。今年,林茂盛說他將提前20天收成,這樣能提高贏利。
“今年的梨花比普通的梨花萌動的早。只要有點希望,我就會做最美的夢。”他說。不用一個月,他的農場將變成雪白的梨花的海洋。
“我的農場會漂亮得讓你哪兒也不想去。”林茂盛說。
每年花11個月在大陸,并且經常工作到夜里,林茂盛卻說他還沒有退休的計劃。但他倒是有一個去漳州尋根的計劃,漳州隸屬福建,與省會福州大概400公里的距離。
他借一次農產品交易的機會找到了自己在漳州的族人。在臺灣的家族文檔也表明林茂盛是祖先移居臺灣后的第六代子孫。
我希望去漳州族人那里復制一份族譜,這樣我們的族譜就完整了。他還介紹了以前在臺灣的許多朋友來大陸的福建、江蘇、浙江、和江西等省投資和種植。
“不到我自己不能走,我絕不會離開這個果園。”他說。
來源:中國日報福建記者站(記者
謝愚 朱興鑫 胡美東) 編輯:寧波 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