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2010年3月3日(北京時間11時),新加坡國際水周主辦方在新加坡宣布:“2010年李光耀水源榮譽大獎”授予中國黃河水利委員會。
據了解,該獎項旨在表彰通過科技進步和政策管理為解決全球水問題做出杰出成就的個人或機構。鑒于黃河治理與管理所取得的成就,黃河水利委員會最終從全球50名候選者中脫穎而出,成為第三屆李光耀水源榮譽大獎得主。
同時,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李國英應邀在北京通過視頻發表了獲獎感言,并接受了新加坡主會場來自世界15家媒體的聯合采訪。
據悉,新加坡第一任總理、現任資政李光耀將在2010年6月28日至7月2日舉行的新加坡國際水周期間向黃河水利委員會頒獎。李光耀水源榮譽大獎提名委員會主席Tan Gee Paw表示:“李光耀水源榮譽大獎祝賀并高度贊賞中國黃河水利委員會在黃河治理與管理方面做出的卓越成績。在復興黃河生命和洪水管理方面,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工作取得了廣泛而可持續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我們期待黃河水利委員會能夠在本次水周中與會議代表分享其創新的、全面的和可持續的流域治理與管理經驗,激發我們的靈感,為世界謀求可持續的水資源管理。”
據了解,黃河水利委員會獲獎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建立了“維持黃河健康生命”的治河理念、全面系統的水資源管理和水量統一調度,以及大空間尺度的調水調沙。黃河全長5464千米,流域及沿河供水區分布著11個省(區),黃河水利委員會采取參與式方法,確保各省和人民對城鄉、工業、農業用水分配的大力支持,防止了黃河水資源的無序利用和過度開采。黃河水利委員會還應用了跨度達3000千米的干支流水庫綜合調度系統,調控流量和增強水量存儲及調配能力,遙感和自動控制技術被用于實時收集河流信息和監測、控制、協調水庫運行。通過小浪底水庫與其他干支流水庫的聯合調度,黃委自2002年以來連續實施了9次調水調沙以沖刷下游河道淤積泥沙,使黃河下游約900千米河道主河槽平均降低1.5米,從而使其最小過流能力由調水調沙前的1800立方米每秒增大到目前的3880立方米每秒,防洪安全度得到提高。黃委還建立了突發性水污染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并與地方環境保護部門密切配合,推行了水情信息公告系統,以便及時告知公眾任何重大水污染事件。
李光耀水源榮譽大獎評審委員會認為,中國黃河水利委員會在黃河治理與管理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黃河水利委員會實施的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和水量統一調度等一系列可持續的政策措施,確保了黃河連續10年不斷流,綜合平衡了經濟、社會和生態方面的用水需求,不僅使黃河流域和沿河供水區居民生活用水、經濟運行與發展用水得到保證,而且使黃河三角洲大面積的濕地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恢復,黃河改變了20世紀90年代年年斷流的局面,再一次煥發蓬勃生機。同時,黃河水利委員會還通過在這條世界最大輸沙量和最高含沙量河流上實施水沙綜合調控,降低和避免了黃河的洪水風險,確保了下游防洪保護區9000萬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來源: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 (記者 李躍峰)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