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碣工業區附近,街上鐘點房林立,許多工廠情侶通常臨時租住解決“問題”。劉媚/攝
性與生活
當男工的“被窩子”需求一再進入公眾視野,女工們面對性問題時仍然難以啟齒。由于性別的原因,這是一種集體羞怯和沉默。在制造業發達的東莞,男女比例長期失調,在普通人眼中,她們只是流水線上的一顆顆螺絲釘,很少有人會顧及到她們“那方面”的問題;然而她們畢竟是女性,她們有愛情、背叛、欺騙、性需要。
廠區的“一夫多妻”現象
女工小芳的男朋友有三個女朋友,并且她們彼此都知道對方的存在。
她的男友是個來自四川的普通男工,名叫李兵,由于關系的復雜,小琴和“對方”的故事,我們權且讓李兵代言。
李兵貌不出眾,在東莞務工十年。2008年一年內,李兵在東莞長安上沙科技園同時和三個女工交往并發生關系,一個同居,一個戀愛,一個情人。“她們互相都知道的。”李兵稱自己對三個女孩都十分坦誠。最初李兵只有一個固定的女朋友,是名“90后”女工。交往四個月后,在2008年春節前的廠區舞會上,李兵結識了在科技園某電子廠工作的第二個女朋友,不久同居。“第三個女孩也是在附近打工,見她總是悶悶不樂的,我就去和她聊聊天,誰料她提出要和我交往。我對她說,‘我已經有兩個女朋友了,不能再有第三個了,只能做情人。’她同意了。”
“那段時間挺混亂的,開始時前兩個女朋友還不知道,等她們慢慢察覺了,問我,我就如實說了。結果她們不但沒離開我,反而對我加倍地好。”三個女孩對一個男友展開競爭,李兵記得,至少有兩個女孩是想嫁給他的。在他這里,一切都自然而然,“廠區里女孩子多,離家在外都挺孤單的,我從厚街到長安工作十年了,懂女孩子心思,真的對她們都很好。”
同李兵一樣的男工并不少見。在記者走訪的一些廠區里,男工同時與幾個女工交往并發生關系被認為是件“正常的事”。在厚街白濠村,間雜林立著眾多的塑膠廠、鞋廠、拉鏈廠,多數工人因為籍貫住在了一起。四川籍男工小林毫不避諱地對記者說,“我也就三個女朋友,很正常嘛 , 出來混的 , 誰不是 這樣?”在他和他相熟的四川同鄉之間,這并不是秘密,“幾個哥們都這樣啊,‘一夫多妻’極為平常,這個廠一個(女朋友),那個廠一個(女朋友),年輕漂亮的廠妹多得是,單純又好把,干嘛不多要幾個?誰要是只有一個女朋友,就太丟人了,會被笑話死的。”
小林的邏輯是,“反正大家都年輕,還能玩幾年,到了差不多的年紀,女孩子都回家結婚了,照樣做良家婦女。”
這個邏輯背后有這樣一組數據:廣東省婦女維權站東莞站調查數據顯示,60.5%的女工表示在東莞務工是為了賺錢養家,多數女工未來仍會選擇返鄉結婚或創業。廣東省婦女維權站東莞站長劉秀連常期接觸各類女工,她認為,女工們普遍比較單純,工廠里年輕人聚在一起,許多女工會很輕易地與男性交往和發生關系。但是女工同時呈現出很極端的另一面,從第一代女工延續到當今女工的傳統觀念是,多數人最終仍然愿意選擇“知根知底”的同鄉人結婚。因此女工的選擇既輕易又傳統,就跟“一夫多妻”的現實一樣令人難解。
女工流水線賺錢“養”男友
現實是男人不一定找得到工作,而女工卻不可能不找男朋友。
初春的一個中午,南城區趙屋街街南村一巷,來來往往的女工掛著胸卡,操著各地方言,行色匆匆。這個著名的城中村吸納了附近某大型電子廠的數千女工及家眷,出租屋向租客開出苛刻的入住條件:該電子廠工作證及結婚證書。
老李是其中的一名租客,他住在這里的理由是他的妻子是該電子廠女工。“現在房租和寄給老家的開銷,全部靠她一個人,我現在是靠老婆養著。”這已經是老李在莞務工的第十個年頭,由于中途返鄉失去工作,從2009年末至今,老李開始陸續面試,至今仍沒找到令他滿意的工廠。
阿義是老李的同鄉,1990年生,外表俊朗。這個年輕人毫不避諱地承認,來東莞就是為了娶個媳婦回家,“你不知道嗎?在我們村子里娶個媳婦要花3萬的彩禮錢,這里女孩子多,不要錢。”他沒找錯地方。趙屋街附近的這個大型電子廠擁有2萬名女工,阿義2009年末到東莞,一直沒有正經地工作,卻不出意料地收獲了一個女友。提到女友,阿義樂滋滋地翻出錢夾里大頭貼給記者看,女孩就是電子廠女工,河南人。雖然生活開銷由女友負擔,但阿義仍打算不久就帶女友回老家結婚。
這樣的事例并不罕見。在東莞長安某電子廠工作的小琴,也曾以微薄的工資“養”過一個男友。小琴是重慶萬州人,1984年生,2008年春節前廠區舞會上,沉默寡言的小琴結識了在超市工作的前男友,開始了沒有底線的付出。超市的收入要比工廠低得多,小琴月入2000多元,十分節儉,對男友卻十分大方,“只要看到他錢包里的錢少于200塊,就會馬上塞幾百塊錢進去,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卻帶男友去肯德基和真功夫,只要他喜歡吃,都馬上買給他。”小琴說,那時她是期待嫁給這個男友的,但男方卻還和其他的女孩子有來往,小琴只能不停地花錢,加倍地對他好。
午后,是大批女工們回到工廠上班的時間,換上工作服、戴上帽子手套和口罩,進入生產線。該大型電子廠人事經理王某說,廠里的女工中有一半在廠外租房,多數都是已婚或同居,不少女工的確“養”著一個男友,這并不是一個貶義詞。
本報東莞女工生存狀態調查問卷結果顯示,70%以上的女工認為,女性較男性更容易找到工作;卻有42.5%的女工認為,工廠管理會制約她們私生活的自由,長期呆在流水線上,也使女工很少有機會接觸工廠外面的人。而在這間工廠內部,女工與男工的比例是8:2,女工甚至超過80%。王某說,“女工找不到戀愛對象,是現實的問題。說‘養’男友或許不好聽,但現實是男人不一定找得到工作,而女工卻不可能不找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