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3月9日,四川·萬源“春風暖巴山”就業大型現場招聘會在該市向前廣場舉行。
記者特別注意到90后應聘者,據了解,他們絕大多數來自農村,但身著新潮衣服,能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與城市小伙并無二樣。這個群體因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不缺吃穿,受教育程度較高,所以職業期望值較高、物質和精神享受要求較高,并渴望融入打工所在的城市。

萬源市職業中學的在讀學生劉明興穿梭在現場招聘會上不同的企業廠家的招聘點前咨詢,似乎沒有他中意的工作。他對記者說:“我是學計算機專業的,工資的高低不是我擇業的唯一條件,我要選擇一個專業對口的工作。打工掙錢不是目的,我不會漂泊在打工所在的城市,我要成為那座城市的主人。”

畢業于達州萼山職業技術學校的謝益章、姜曦等6人,手里拿著一疊招聘宣傳單并激烈地討論,謝益章說:“進廠可以,但這工作不適合我們。”記者問:“你們知道萬源農民工周述恒嗎?10來歲外出打工,只要能掙錢,什么工作都干過?”姜曦說,周述恒不是那位農民工作家嗎?知道,這人很不錯,出了一部《中國式民工》的著作,為萬源農民工爭了面子。但我們與周述恒外出打工的目的不同啊,他們那個時代外出打工是為了掙錢養家糊口,我們外出打工是為了事業。

年輕帥氣的小伙子楊華對記者說:“我前年外出在一家小廠打工,春節前回家的,前段時間參加了政府部門組織的外出打工培訓班,學到了不少實用技術和其它知識,現在想找一家大公司,這樣工資會高一點,得到的鍛煉也不一樣,對今后的發展有好處。”
萬源新生代民工絕大多數表示要做打工所在城市的主人,而不是像父輩那樣做打工所在城市的匆匆過客。張思芳是例外,她說:“我是高中肄業生,學歷不高,家庭條件不太好,但身體健康,能吃苦耐勞,對工作沒有特別的挑剔,只要自己做得了,就可以了。工作環境好一點,工資待遇高一點當然最好。對今后沒有特別打算,走一步看一步,我不奢望做打工所在城市的主人,如果老板克扣工資,我會拿起法律武器維護個人權益。”
從本次招聘會上來看,萬源新生代農民工外出打工是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與上一代為養家糊口到城市打工的生存型農民工相比有了質的變化。同時,新生代農民工用法律武器的維權意識增強。
來源:達州網新聞中心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