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近日,記者從四川省宜賓地質勘探設計院獲悉,長江上游江安段發現了大型冰臼群。據悉,這是長江上游首次發現的大型冰臼群。
新發現的大型冰臼群在育江與長江的交匯處,冰臼群長約600多米,寬約50多米,由寬1米至10公分、深1米至5公分的石窩子組成,形成不規則的石窩子不計其數。
宜賓地質勘探設計院的科技人員認為冰臼群的形成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由于水流長期沖擊所形成,另一種可能是冰川活動遺留下來的痕跡。而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的專家們認為,很有可能是水流沖擊與冰川活動雙重作用的結果。
新聞鏈接:冰臼的得名是由于它看似我國古代用于舂米的石臼,它是在巨厚冰層覆蓋的“封閉”和“半封閉”狀態下,冰川溶化沿著冰川縫隙向下流動,在冰層的巨大壓力下,呈“圓柱體水鉆”方式,向下進行強烈沖擊、游動和研磨而形成深坑而形成。它有三大特征:口小、肚大、底平。
來源:中國日報四川記者站(記者 黃志凌 通訊員 左孝本 閔勇智) 編輯:單萱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