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居住證難度大
實際上,北京居住證去年已調研一整年。“跟其他城市相比,北京居住證難度最大”,昨日,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毛壽龍表示,京籍居住證須在人口控制與市民待遇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這是官方持久調研、難以進入功能設計環節的主要原因。
2020年人口總量不超過1800萬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這一目標。但截至去年底,流動人口總量已達509.2萬人,由于部分流動人口未做任何登記,實際數量遠高出這一數據。毛壽龍說,北京集結了全國最好的教育資源、醫療資源,面對強大的人口控制壓力,京籍居住證功能設計稍有閃失,就會引發爆棚效應。
暫住證日漸式微
京籍居住證“難產”,可自1984年至今實行了26年的暫住證制度,在京早已名存實亡。此前,時任北京市公安局局長的馬振川曾屢次表示,自2003年《收容遣送管理辦法》廢止后,流動人口管理基本處于真空地帶。因不少流動人口“拒”辦暫住證,導致“底數不清”,官方無法掌握流動人口數量、職業等基礎信息,僅最近三年,北京警方至少推行了三次全市規模的“社區民警入戶大走訪”行動,片警挨門挨戶查防流動人口。
為挽救“危局”,6年前,北京開始推行暫住證“改革”,試圖通過賦予服務功能,吸引流動人口辦證,但收效甚微。
居住證制度受質疑
暫住證失效,北京迫切需要一項行之有效的流動人口管理制度,但對于仍在調研中的居住證制度,一些專家同樣持質疑態度。
三農問題學者李昌平在京生活10年,自稱從未辦過暫住證,即使推出居住證,仍不會登記辦證。“換湯不換藥”,他說,二者實質問題都在于戶口背后的福利差別待遇,各地區的社會福利標準不同,導致戶口含金量地域差,唯有消除地域差,才能解決流動人口管理問題。
來源:新京報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