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多年的夢,今天終于圓了!”13日,上海市閘北區彭浦新村街道彭三小區的七旬老人朱炳貞從區房管局工作人員手中接過了新房的鑰匙,激動之情溢于言表。
從這一天起,朱炳貞一家和其余143戶家庭一起,將徹底告別“蝸居”了幾十年的老式公房,告別幾戶家庭長年共用衛生間、廚房的尷尬境況,告別鄰里之間三天兩頭的“磕磕碰碰”,迎來新居里的新生活。
這得益于閘北區政府在上海率先實施的“拆落地”改造:徹底拆除老房,然后在原地重建,房屋竣工后“還”給居民,“拆一還一”。
彭三小區的舊公房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其中非成套舊住房42幢,涉及2099戶居民。這些住房沒有陽臺,也沒有獨立的煤衛設施。多年來,居民生活不便,環境衛生糟糕,鄰里摩擦不斷。朱炳貞說,最擁擠時,有三戶人家、16個人共用一個衛生間、廚房。由于住房條件實在太差,兩個兒子一度連對象都找不到。
另一方面,小區居民中以老人、殘疾重病和低收入者居多,還有不少“兩勞釋放”人員,僅靠居民自身實力,根本無力改善居住條件。“老房”成為居民和政府的一塊心病。
自上世紀90年代起,上海市、區兩級政府為解決全市數百萬平方米舊住宅改造的問題,推出了成套改造工程。自2008年起,彭三小區一期的成套改造啟動,由政府出資對10幢老房進行“平改坡”改造,調換管道、管線,加蓋屋頂,更換門窗。把原來不成套的房子的樓梯“搬”到外面,利用走道和騰出空間做出衛生間。
不過,一些房齡長、結構嚴重老化、廚衛合用戶數較多的房屋改造遇到了瓶頸,僅靠修修補補、換換“內膽”,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為此,閘北區政府對彭三小區二期的6幢老公房實行“拆落地”改造。閘北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08年2月1日開始“拆落地”征詢,2008年3月22日正式開始簽約,2009年3月份開始新建房屋。居民在外租房過渡期間,每戶可領到1200元/月的房租補貼。目前三幢新樓已全部竣工。
“絕大多數居民都非常擁護,一些人搶著簽約;個別家庭在產權、成員關系等存在一些矛盾,但做工作以后也欣然簽約,”閘北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長陳溯宇說,“只有100%的居民簽約同意,我們才進行改造。”
記者走進這幾棟新住宅樓看到,新安裝的防盜門背后,每套房屋均有獨立的衛生間和廚房,窗戶安裝雙層隔音玻璃,位于一樓的房屋還帶有面積約4、5平方米的天井。據介紹,改建之后,每戶居民可平均增加建筑面積8平方米左右。此外,居民還可以根據相關政策,以相當優惠的價格把房屋產權買下來。
陳溯宇還介紹,由于“拆落地”對規劃作了一定的調整,新建的住宅樓比原先的老樓要多出一、兩層,“多出來的房源將全部用作廉租房”。
“拆落地”的新舉措,將改變整個彭三小區的面貌和居民的生活。目前,小區三期改造也正進行中。今年1月,280多戶居民中已有70戶成為首批搬遷居民。而涉及400多戶居民的四期改造,也正在研究對策。據介紹,整個改造工程,政府共投入資金3.5億元。
來源:新華網 編輯:單萱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