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國外媒體很關注天津金融改革創新,包括如何擴大直接融資渠道。在這方面今后會有哪些措施?您是浙江人,并在浙江工作多年,此背景對您在資本運作方面有何影響?
黃興國市長:金融改革創新,是天津市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重要方面。2008年3月13日,國務院在批復《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時,明確提出了“推進金融改革創新,創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的要求。為了加快金融改革創新步伐,2008年4月,天津市召開了金融改革創新重點工作推動會,啟動了金融改革創新第一批20項重點工作。2009年10月,國務院批復了天津市金融創新專項方案。緊接著我們又推出了金融改革創新第二批20項重點工作。在這期間,我們積極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大力推進產業投資基金試點。目前,在天津注冊的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風險投資基金達到355家,認繳資金額超過600億元,已經成為我國股權投資基金相對集中的城市。我們成功舉辦了三屆中國企業國際融資洽談會,已成為國內外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私募股權基金與中小企業對接的品牌盛會。我們加快推進金融機構聚集,建立了多層次、多元化、開放型的金融服務機構體系。積極探索金融產品和業務創新,服務功能全面提升。扎實推進金融監管和法制建設,金融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
未來幾年,我們將繼續推進金融改革創新工作。一是建立門類齊全的金融機構體系,支持銀行、保險、證券、信托等金融機構加快發展,大力促進基金管理公司、資產管理公司、貨幣經紀公司、融資租賃公司、財務公司等機構的集聚和發展,完善多層次、多元化、開放型金融機構體系。二是建立結構合理的金融市場體系,積極拓展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在推動貨幣市場、證券市場、保險市場加快發展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基金市場、債券市場,深化產權交易市場功能,拓寬企業上市渠道和發行債券渠道,采取多項措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三是建立創新高效的金融服務體系,發展投資公司、集合資金信托、產業基金等多種渠道,促進社會資金向產業資本轉化。四是建立功能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體系,提高金融結算系統、交易系統、托管系統、征信系統、信息系統、反洗錢系統等金融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促進現代金融體系市場交易成本不斷下降。五是建立規范嚴格的金融風險防范體系,構建規范運作、監管完善、風險防范的體制機制。六是建立公平安全的金融生態環境體系,構建公平、安全、競爭、開放的金融服務環境。
浙江是我的故鄉,我對浙江有著深厚的感情。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別是民營資本發展走在全國前列,資本運作無論是規模還是水平都很大很高。我到天津工作后,一直重視金融的改革創新與發展。近年來,我們組建了一批資本規模大、投融資能力強、市場化程度高的全市性投融資平臺,主要包括城投集團、濱海建設投資、生態城投資、保障性住房等投融資機構,注冊資金近千億元。為了改變投融資平臺“散、小、弱”狀況,我們下力量進行整合重組,全市政府投融資平臺由155家整合到86家,建立健全了“借用管還”的良性機制,平均注冊資本金規模明顯擴大,資產負債結構進一步優化,建立透明有效的預警監控機制,有力地增強了投融資能力和金融風險防控能力。